第61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景观都因为秋日到来而枯萎,然而,就算是无边落木萧萧下,北岸竟然都有不少秦国人在这里踏青。

    嬴政身份特殊,叶孤城将他带到渭水南岸之前,还专门带他去换了衣服,绝对没人能想象出这半大少年的身份。

    极目远眺,在南岸望北岸能看见袅袅烟雾,以及大大小小的建筑,即使入了深秋,都有股热闹之意。

    渭水北岸可以说是咸阳著名的商业区了,只要你想找到的东西,在哪里都能找到,山东六国的商社在上北岸都有分社,可以说是咸阳中最繁华的地段。

    然而,谁知道南岸同北岸仅仅只是隔岸相望,却寂寥成这样?

    嬴政环视周围一圈,虽说是景观天成,但除了出门散步的国人之外,四处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现在并不是踏青的好时节,草叶泛黄,更显荒芜。

    他忽然想到了赵国的邯郸城,城内到处都高高低低的房屋,哪里会在内城有大片的空地?

    赵国没有,国力更加强盛的秦国却有,不是很搞笑的一件事吗?

    叶孤城一脸深沉道:“你可知道我带你来是为何事?”

    嬴政道:“我知。”

    他道:“可是为了南岸萧条一事?”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学习过的,秦昭王时期的商旅上书。

    叶孤城的教学方法非常先进,他自己可以说是很了解秦国五代以内的君臣问题,君王对臣子提出某条建议作出的回应无论是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他都纷纷记下,然后选择比较有代表 xi_ng 的问题说给嬴政听,让他说说自己会怎么解决。

    放到未来,就是材料论述,回答得太多,甚至能弄出一个固定的模版。

    但是这时代不一样啊,叶孤城估计是弄出这问答的第一人来,而嬴政更是一个乖学生,叶孤城问他怎么解决,就绞尽脑汁思考,如果是可以寻找其他材料来参考的家庭作业,他更是会为了交出满意的答卷而不停地寻找先例。

    几乎与在朝廷上处理朝政没什么两样了,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能被叶孤城当成了例题的都十分高难度。

    若这些问题都能给出完美解答,嬴政的政治能力绝对能向上拔高一个层次。

    然后在渭水南岸,叶孤城又出题了。

    他道:“秦昭王晚年,蔡泽同山东六国商社联合上书提出‘渭南开禁,兴建沟洫,拓展农田,以为山东移民垦荒之地’的方略。”

    他看向嬴政道:“你说这方略究竟应不应该实施,而当年秦昭王为何没有实施。”

    嬴政仅仅略作思考就开始回答问题,因为在他看来,这问题并不是很难。

    他道:“大父未动,许是因为长平之战结束不久,国力空虚,更愿意守成对六国,所以拒绝开禁,可对?”

    他抬头看向叶孤城。

    叶孤城点点头道:“不错。”

    他又道:“还有一个问题。”

    嬴政笑道:“让我再想想吧!”

    竟然做出了少年人特有的,想要顽皮撒娇的姿态。

    事实证明,叶孤城其实还挺吃这套的,竟然就让他多思考了一会儿。

    然后嬴政就给出了答案。

    他道:“我若当政,渭南定会开禁。”

    叶孤城道:“且细说来。”

    嬴政道:“虽是开禁,我却不同纲成君所说,令渭南拓展农田,令山东移民垦荒。”

    他道:“这里河道窄短,河流湍急,天生就不是耕种的佳地。”

    他虽然不是很懂农耕,但也能看出来,如果想在这里耕种,必须耗费几代人的努力,说不定还不能取得好结果。

    嬴政想,真是坏了得天独厚的好地势。

    叶孤城眼皮一条道:“你待如何?”

    他猜嬴政会给出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好的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