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般有点规模的商户,在天京城都有办事处,即使没有办事处,沐慈也有办法叫他们来京城。

    “这么麻烦,商人更不肯做。”天授帝摇头。

    沐慈自有后续:“‘收取要验’中各物资的涨价幅度越低,若抵扣税款,可按相应更大的税收优惠政策核算。嗯,税收优惠政策的事情下一步再讨论。另,不论拿现钱还是抵税,都按每两银一个贡献值计算,涨幅不超过一成售卖物资的商户双倍计算贡献值。贡献值前十的商户,都由朝廷亲封为义商。在皇宫门口张榜,金殿唱名,登入邸报,叫义商天下闻名。”

    这算中央台的广告,商人一定会很开心拿着“收取验要”赶来京城的。

    天授帝略思索,点头:“这样既不亏本又有名令,商人倒会来做。只是唱名不必了。”

    沐慈不明白,从前他的慈记参与慈善,一般都举行仪式,若有大型慈善,政府大肆宣扬甚至上华国一台进行报道的。

    沐若松在一旁给沐慈科普了一下常识——金殿唱名一直以来是读书人殿试得中后的殊荣,是天底下最荣耀的时刻。这一条只怕在中书省,红门省通不过——文官都是读书人,当然要维护自己独一无二的超然地位。

    沐慈懂了,并不纠缠,商人更重实利,登入邸报的信息就更详细一些吧。譬如出个详细介绍商户经营范围及联系方式之类的专版副刊就更好了。

    沐慈又说:“为让商人更加踊跃,义商的贡献值可命户部单独记档,设‘天下义商册’,但凡官方专卖产业,如盐、茶、酒类专卖,矿山开采等,不仅需要商户的信誉资历,还要参考贡献值的大小,同等条件下,贡献值越高的义商优先考虑。”

    “如此,商人必定踊跃。”天授帝知道商人言利,这么多好处的事情绝对肯做。

    沐若松一直在旁边伺候, y_u 言又止看向沐慈。

    沐慈问:“子韧,你有什么想说?”

    沐若松说:“陛下,殿下勿怪,臣以为,有许多商人会捐款捐物,何不直接鼓励商人捐赠,让其善德闻名天下?”

    沐慈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故事,是‘子贡赎人’?”

    沐若松摇头。

    沐慈想,这世界毕竟不是他原来的世界,就讲了一下子贡赎人的故事,才说:“若叫一个商人捐赠了,不要钱,别人都说他高尚。可叫其他的资本并不雄厚,无法支持善举的商户都不敢卖商品得钱财了,这样对灾民是无益的。”

    沐若松对沐慈的大智大慈十分钦佩,还是忍不住纠正道:“殿下,这故事应是‘子澈赎人’,讲得是孔子的弟子端木溪的故事。”

    沐慈:“……”他觉得有必要多看看书,了解一下这个与华国同宗同源的民族的历史了,虽然许多故事的人名不同,但传承的东西,真的太相似了。

    天授帝听到这里,觉得这样赈灾法很好。有名有利,商人必定踊跃,可以在第一时间救助到百姓,又能在很大程度避免赈济款流失。天授帝还不懂后世一个词叫“多赢”,这“多赢”,便是沐慈在商界呼风唤雨,地位岿然的法宝。

    第82章 玉泉春酿

    天授帝把沐慈写画的方法流程及沐慈设计的收取要验表格带走,也不等第二日,半夜又召集大臣到垂拱殿开内朝会议,商议此策。

    需要被救助的百姓一分一秒都不能等。

    大臣都没有回家休息,所有的宰执,三品以上官员全部加班。称病的赵瑞也来了,卢太师是真受不住来不了。

    大家传阅用羽毛笔写的救灾策,又听天授帝复述沐慈的方法,思考可行 xi_ng 。

    大家虽是读书科举出身,却并不是不懂民生经济的老迂腐,不然也爬不到朝堂的顶层,自然都发现了这新颖方法的好处。

    王又伦更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为自家外甥的才华感到骄傲,虽然这法子看似麻烦,但若形成体制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