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首先户部的卢定国开始使用长乐王设计的适合户部结算的表格,还学会了柱状统计图,折线与圆形统计图的,很快提高了公文效率。

    最主要,卢定国觉得背数据,不容易记混,思路更清晰了。

    三省六部闻风而动,也各凭本事找了长乐王要表格,沐慈也是来者不拒。有些没门路的,头脑灵活之辈,就照着表格开始自己动脑筋……掀起了制用表格的热 ch_ao 。

    连沐慈都忍不住敬叹古人其实十分聪明又很有创造力——只需要给个灵感,就能直接能翘起星球啊。

    他又叹这时代没版权意识,他都不能管六部要设计费、专利费和版税啥的。

    ……

    不过沐慈也没功夫计较什么专利,他看着各种资料得出的结论,面色微凝。

    这十几天,沐慈依然撑着精神,在众人忧心的目光下,看资料。每天白天,去垂拱殿请教朝臣,朝臣都会耐心回答他。每天到了夜半,他也不停,查看资料,拿一支羽毛笔写写画画,用秃了几十支。

    若不是崔院使制了蜜丸,被天授帝一顿夸。沐慈又给面子并不拒绝吃这种药丸,直接激发了他事业的第二春,开始制作各种各样带有温和疗效的却没有太多药味的小点心,小补汤之类。沐慈真尽量吃了,不然还真撑不住。

    ……

    天道酬勤,沐慈这么用功,自然叫他确认自己发现的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大幸朝非常重视治水,但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程度。只看到中下游容易出问题,就卯足劲治理江河中下游去了,疏通开渠,筑堤防汛是常用方法,还没有人重视上中游水土保持。

    这治水法,根源上就错了。

    但不算大问题。

    大问题在——

    西河平原。

    西河上中游一块地区,大幸唯一的产马地。

    这回大洪灾,十八处决口,就有十二处在西河下游及其支流,临河只有四处,南方的楚江,晋江下游只有两处。

    有南北河域对比,有同处北方的临河对比,西河决口数量,比例严重失衡。沐慈又拿到户部关于西河、临河两岸中上游开垦种植情况的资料;三十年西河的各项数据;大幸用马的三十年数据……

    这些资料多又杂乱,数据模糊,沐慈忍着头痛提取关键点,测算出边境所需战马数额每年需要五万,皇宫和贵族所需的贡马也在三万,压力都在西河平原。

    这些年产出的马匹数量不少,可质量越来越差。为了应对朝廷硬 xi_ng 的马匹所需数额,养马的官员就会加重对西河平原的盘剥,生态破坏就更加严重。

    沐慈估计西河平原荒漠化已经出现,所以近几年来西河的水越来越黄,并导致水患多发易发。

    若继续下去,二三十年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西河平原,唯一产马地出了问题,大幸没有战马,就要重蹈大宋灭国的血泪,用步兵的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骑兵的冲击了。

    所以,沐慈说这是一个关系大幸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

    沐慈喜欢用事实来增加说服力。

    沐慈拉着沐若松及和顺,指挥安庆带羽林卫二营,在合欢殿外的花园里模拟环境恶化,大兴土木,整座小花园夷为平地,挖得沟壑纵横。

    ……

    沐慈和朝臣都忙翻天,天授帝也没闲着,在朝堂上奖励了抗洪表现好的官员,奖励、抚恤十分丰厚。又发落了一些与太子妻族母族有关系的朝官及地方官员,且把抗击洪灾表现不好的,特别是辞官退缩的那些,先找典型人物,一一发落,降职的降职,有问题的发往三司审查,然后流放……

    顺便一点一点清理掉太子监国两三年间,安插的人手。不过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私底下还有多少亲太子的官员,天授帝只能派夜行卫严密监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