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先不说那胡子有没有本事媚,只说封胡子为男妃这种出格的事,也就您九弟那脑子能想敢想,别人哪有胆子干得出来?

    而且赵咎私心里是希望楚王立梅容的,立个有胡人血统的男子为王君,没子嗣又的确再与大位无缘,德光帝的位置就彻底稳了,其他有想法的人也挑拨不起来。但这时候他可不敢这么挠虎须劝德光帝,斟酌说:“那胡子乃梅府庶出,自古庶出不能为后为妃,是祖制。”

    德光帝眼睛就亮了,双手一拍:“对,还没想到这一点,快去召青王入宫。”

    ……

    不成想,青王却是早早“投敌”了的。

    他不是很给德光帝面子,只说并没有明文规定“庶出不为正”,其实那只是世家之间联姻,巩固地位的潜规则而已。青王又给了德光帝会心一击:“半年前,阿慈就进了宗庙拿走了宗法玉简。”

    人家早半年前就开始筹备了,那会儿……梅容才刚到他身边没多久。由此足见沐慈的诚意,这也是青王肯帮忙做梅容那方的媒人的理由——他最清楚什么叫“真心难得”,也为梅容高兴。

    德光帝:……

    青王又赶紧给德光帝打预防针:“梅三郎在海上救过我不少次,为着答谢救命之恩,阿慈请托我给梅三郎保媒,我答应了。”青王已经开始给梅容筹备嫁……呃,彩礼,合八字了。他也没瞒着德光帝,这事也是瞒不住的迟早要知道。

    青王还见缝插针,为梅容说了不少好话,想劝德光帝不要太揪着梅容的身世不放。

    德光帝:……

    感觉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做坏人啊。

    真拿九弟没办法,德光帝嘴角都起了燎泡。梅侯爷表态说若梅容一意孤行,就将他除籍出宗。然并卵……人家翅膀早硬了,自己挣了爵位,都可以单开一府了,作用有限。

    德光帝气得好几天没去看梅皇后,虽然这对梅皇后来说不痛不痒的。

    形同幽禁的谢太妃又开始和皇帝联络感情,不再针对沐慈,反处处劝两兄弟和睦,让德光帝不要为了婚事闹矛盾。德光帝觉得谢太妃吃斋念佛有了作用,再说毕竟是生母,就时常过去陪着说话。

    这世上少不了奉上意的官员,见德光帝针对梅家,不同意楚王请立王君,心里打起盘算来。

    ……

    没过几天,西北三州上报缺粮,闹了饥荒,有一个郡的郡守没处理好,饥民还引起了暴乱,带动附近的人举了反旗。

    朝廷忙派兵镇压,一边赈济,闹得人心惶惶。

    报纸引导舆论的作用开始显现,呼吁义商救灾之余,由京中御史和清流言官新办的一张报纸《言报》,开始抨击梅容修缮运粮通道的时候,谎报数量,粮食以次充好,中饱私囊。致使西北军粮不足,征西军就地征粮加重了本就受灾的三州的灾情,引起民变。

    这罪名可大了,德光帝刚好需要这个枕头对付“瞌睡”,很快指示户部与兵部,抓捕梅容进行审查。罪名有了手续齐全,沐慈这个守规矩的,是不能妨碍公务的。

    于是,梅容被抓进了天牢。

    第443章 迎接伤员,楚王发怒

    沐慈从不会坐以待毙,更何况这次为了保护自家王君。

    双管齐下,一方面,沐慈派人蹲守天牢,自己每天三餐亲自去天牢陪梅容一起用膳,不然他是不肯吃的。

    主审梅容一案的是兵部尚书杨业、权吏部尚书顾永继,还有个全程打酱油的淮南王。就是原淮南郡王,七皇子沐悠。

    杨业在沐慈手里吃过亏,早学乖的就不提了。顾永继是今年春天才从地方上调回京,和楚王不是很熟,但一点也不敢怠慢。至于沐悠,他被德光帝抓壮丁的当天,就直接找上沐慈抱弟弟大腿哭了——我是被赶鸭子上架的,真不敢动你的人啊!

    这种状态下,谁敢用力“审”梅容?御史揪住楚王利用身份职权随意进出天牢,影响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