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么长远。

    让方轻尘在燕国办学社,给燕国培养人才,为他干活还不好?而他呢,极力扶持另一个完全想反的学说来和方轻尘打擂台,让方轻尘手下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学生较劲,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的老师争论去吧,从来堵不如疏,他只需要在一旁看热闹……

    而在吴国,因为萧家和吴王已是越来越针锋相对,相看两厌,萧家几乎能影响吴国半壁江山,有此支持,学社根基已足。

    风劲节却一直忙着新政的事,顾不得上心方轻尘这边,此时听卢东篱念起将来之事,却忽然有了这么个念头。

    以他们如今的权位,支持方轻尘办学校是轻而易举的事,以方轻尘的经验,手段,财力,势力再加上官方支持,短时间内就可以把学社的规模做大,影响搞大,并网罗一批赵国的学者名流,有了这么好的师资条件,卢东篱若再加入其中,把他在赵国金光闪闪的招牌拿出来晃一晃,整个赵国的少年学子英才们,能忍得住不来投入门下的,只怕不多吧?

    招收的杰出人才,出众学生越多,其他没有进入学社的名士大儒们怕也越是眼热,毕竟得英才而育之都是这些大师们的愿望。如此一来,又可以很顺利地再挖了不少名人,有了这么多名师聚在一起,更能令各方学子,死心塌地,一心一意,要进入学社。

    如此一来,不夸张地说,赵国年青一代,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英才,都会聚集在这里,而这些人的人生观,理想志业又都会受到那些名师们的影响,这些师父之中,自然包括卢东篱。

    将来,这些弟子们将会有一大部份踏入仕途,这其中又有不少人传承着卢东篱的思想,他们会自然而然,走在一起,形成联盟,彼此互相扶助着,支持着继续维护他与卢东篱在朝堂上留下的许多制度和规则。

    如此一来,既助了方轻尘一臂之力,又让卢东篱一生志业可托,岂不是两全其美?

    此念即动,他便趁此,将整件事都对卢东篱说了。方轻尘的心思,做法,手段,目标,他都合盘托出,绝无隐瞒。

    卢东篱对方轻尘的目的虽觉震惊,却出奇地并不反感。他不是皇帝,不会对此有危机感和排斥感,这几年,他本人也一直对于臣子的忠诚,君主的权力,做过诸多反思,只是不象方轻尘那么激进罢了。

    “明着打慎源学社的招牌怕是不妥。”卢东篱思索着道,赵国的事,毕竟也不是他和方轻尘能完全说了算的。赵王的权威地位仍需受到尊重。“如果换个名字的话,以我们的能力,倒是可以支持这学社办起来的,等学社扎下根基,聚集了众多的大儒名士和国内最出色的年少俊才,除非陛下想冒险千秋万世被读书人骂死骂臭,否则绝对不敢轻动。”

    心中设想着未来会在赵国创建的学社,设想着,那些学问,思想,知识的交流和碰撞,设想着那些代表国家未来的少年学子,卢东篱心中也渐渐有些神往。

    学社会接纳所有不同的学术意见想法,任何理念不管是惊世骇俗,还是天真可笑,都会被容纳,学生们可以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也可以拥有许多出色的老师,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老师提出置疑,老师们也可以畅所 Y_u 言,完全不用有任何顾忌担忧。学社定时举行公开的辩论会和讨论会,学生们之间,可以形成各种团体,有了新的想法看法,有了想要钻研的课题,都可以公开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携手同行……

    如果真能达到楚国学社那样的声势,那样的成就,那么,未来三十年内,赵国的风云人物,必然多是从那学社里走出来的人才。

    那些少年的学子,从天南海北而来,汇聚在同一个地方。他们会有闪亮的眼睛,会有充满朝气的面容,他们,他们……会象自己当年的小弟东觉一样,有着那么美好的梦想,那么热切的心,相信正义,相信善良,相信光明,相信凭着努力可以为国家,为百姓,为天下,做一些事。

    莫名地,他有些怅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