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说话间,卫希颜已到众官之前。一番行礼后,众人随国师行到南侧观降旗礼。

    便闻一通鼓点,早已列队在北侧的军乐队开始奏响军乐。

    在激昂的鼓点声中,整齐的踏步声干脆利落,带着锵锵的英武和矫健。六名正装的旗兵正目不斜,挥臂踢步踏向西端,行至旗杆下,鼓声停。旗兵仰目击 x_io_ng 行军礼。便闻一声高喝:“降旗!”四名旗兵行礼,两名旗兵上前,徐徐拉绳降下旗帜。

    旗兵踏步收旗退下。整个过程历时半刻,偌大的广场上,竟无一人咳嗽低语,气氛庄严肃穆,油然带出几分神圣。陈康伯等人若有所思。

    便闻卫国师道:“诸君可知这升降旗仪式的意义何在?”

    陈康伯想了想,道:“莫非是激励军心士气……并威服百姓?”

    卫希颜笑了笑,未作直接答复,却又问道:“未知僧人为何须每日早课晚课,敲鱼念经?”

    陈康伯道:“此为敬佛虔诚。”

    “所谓佛由心生,僧人敲鱼念经不过礼佛形式,能取消否?”

    “……不可。”陈康伯道,“虽为形式,然心中有佛者几人?非人人为高僧,不念经则心不静、意难诚,修佛难矣!”说到这,他似乎已有所悟。

    卫希颜淡淡颔首,目光扫视众官,道:“正是这个理,僧人敲鱼念经是一种形式,这念经就好比是在暗念‘吾心向佛’,日日这般暗示,纵然佛心不坚者亦有三分诚意。可见,形式亦很重要。”

    卫希颜语声扬高,略带了几分铿锵道:“这升降旗的仪式亦是一种形式,激励士气、威服军民只为其一,更准确讲,是要用这种仪式,来形成一种凝聚力,增强我官军和蕃汉百姓对大宋中原的向心力。如此,华宋才不惟是地理属于中华朝,更要在心理和文化上谛造归属感。论影响长久,文明远比刀枪厉害。”

    她的目光从陈康伯等人脸上扫过,“汝等驻守华宋,不只是为大宋牧守一方土地,也不仅仅是将华宋建成南洋商路的明珠,更应以教化文明为己任,将我中华泱泱文明浸润到这片土地,方为治政之圆满。”

    文官中朱倬、朱松捋须点头,显然对卫国师强调文明教化大为赞同。

    陈康伯突然回想起早前码头迎接时那些看热闹的蕃民跟着唱军歌的情形,不由再次遥望广场西端才刚降旗的旗杆,忽然明白了卫国师的诸般作为。耳濡目染,化夷为汉——他心中默默念道。

    朱松道:“国师之话发人深省。先圣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韩文公(韩愈)解之曰:‘用夷礼则夷之,进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夷夏之分在于文明,用我诸夏之礼即为华夏——虽为胡蕃,亦可教化。”

    众文官纷纷点头。

    卫希颜微微一笑,任由这些文官指点广场高侃发挥。

    名可秀接到卫希颜的信函后,几经考虑下选了陈康伯、朱倬等人除任华宋,其人选自是要适合卫希颜经略华宋的深远筹谋。

    其中,陈康伯、朱倬、朱松三位本州最高官员均有地方从政经历,并且在教育上各有经历,州守陈康伯任过太学正,通判朱倬任过国子司业,诸曹之首的知录朱松任政和县尉时大兴教育取得不俗业绩,可担起教化一方的责任。

    其他曹官中,司户参军洪兴祖此前是秀州华亭县市舶务的长官;司法参军李易则在大理寺任职,司理参军袁陵则在刑部任职,皆是专项干才。

    从政治学术派别来看,也搭配得颇有深义。陈康伯、朱倬是王学派,而朱松、洪兴祖是程学弟子;李易和袁陵则有重法的倾向。小小一州,几乎浓缩了整个朝廷的学术政治之分。

    派系是面双刃剑,用之善谓之民主,用之差则陷党争。

    卫希颜清冷目光扫过在场这些文官。三年后,几人浮,又几人沉?

    作者有话要说:呃……儿童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