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丁起的夫人擅写各家书体,可执书法科;李纲的夫人德行方正,可任教导司;叶梦得的夫人擅算术,可教算学;谢如意的夫人通律法,可请来上普法大课,女子嘛要懂些法才能更好保护自己。嗯,还有哪些才女来着?”

    她想了想,笑说:“以师师的慧眼功力,多参加几次官眷邀会,就能挖出一批隐在内宅不为人知的才女来。”

    何栖云瞠然,“你,你……当真是搜罗刮尽,谁都不放过?”

    “那是当然!就好比立了山寨,就是要扯起虎皮当大旗,不然,哪能成风头?”

    何栖云唯有无言。

    卫希颜又道:“时下京中,被官宦贵门聘请的女夫子中,有声名才学的不出那几人,等有了女子书院,都给挖过来,不信她们不心动,比起在私宅教寥寥几个小娘子岂不更强?到时候,看那些高官贵门到哪去寻有才名的女夫子,非逼他们送女上朱雀书院不可,嘿嘿!”

    何栖云眉毛挑挑,“釜底抽薪?——亦就是你,想出这等挖人壁角的损招。”

    卫希颜毫不在意,“不论损招妙招,管用就成!只要招收了一期学生,就能在京中门户形成“送学朱雀,成就贤女”的观念……没准过个十七八年,京城流行的就是‘朱雀女子,君子好逑’了,嚯嚯!”

    卫希颜所说的并非想当然,若放在明清之朝,她未必有这把握,就算女子书院建成,也不定有人家肯送女儿来上学,盖因“女子无才就是德”。

    但宋代不一样。

    没有哪个朝代比宋朝更重视文人,宋太祖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后几任皇帝在位期间都下诏倡读书应举,最有影响的就是宋真宗那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 y_u 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皇帝这诗充分道出了一朝金榜题名后,出人头地显贵人前,良田高屋华车美妻,通通都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成了流于书生之口的名句,煽动激起读书人奔科考求功名的空前热情,比起任何一个科举朝代都甚。

    这一来,男人一心读书以应科考,已做了官的在外仕宦,都难以经管家计,为顺应家中需要,一家主妇便渐渐成为家里事务的掌持人,便如宋人说的:“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何谓“主内、主外”?——仕宦官员的“主外”就是官场,除了官事,其他事都属于妻子应操心的“内”。

    基于此,官宦之家娶妇要求女子懂算学,会管账,能料理家里田庄或生意铺子,能教育子女向学向德,维持家族内部的秩序,即“纲纪门户”。是以司马光道:“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

    正因此,本朝士大夫传颂的娶妇标准是:“妇人有以其夫蠢懦而能自理家务,计算钱谷,出入不能欺者;有夫不肖,而能与其子同理家务,不致破荡家产者;有夫死子幼,而能教养其子,敦睦内外姻亲,料理家务,至于兴隆者。”

    即是说:丈夫又蠢又懦弱的,妻子要理田营铺,不让人所欺;丈夫是败家子的,要和儿子同理家务,不要使家产破败了;丈夫死了儿子还幼小的,要有才学教育儿子,还要料家理事,兴隆家业。

    这就是大宋士大夫心目中的“女德”,即娶妇当娶贤的“贤”。

    按卫希颜的话讲,就是家庭主妇加职场“白骨精”再加幼教好老师,要求岂止是高,是太高!

    如果这时有儒生冒出来提前抢了朱元璋的话,说“女子无才就是德”,必是被士大夫唾弃为“乡野鄙夫之见,愚夫方娶愚妇”,这儒生的仕途怕也是黯淡了——谁愿提携个目光短浅之徒?

    这就是大宋的世情,本朝女子要想寻个好夫家,不习经,不通算术,不晓家计营生的,定然求不进官宦门第,除非是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