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卫国师看人还是很有眼光的。”所以选了尹和靖为山长。

    苏澹暗里翻了个白眼,明明是他师妹的眼光。他笑了声,扇柄敲着手,“所以主要是胡、杨二位和他们的弟子。文章辩驳本初当会应付,某等也自不会袖手,至于明道堂的辩论……”他笑着看向蔡发,“就要有劳神与兄一起了。”

    本初是沈元的字,他擅长做实事,舌辩却非所长。

    在场夫子中辩才最利的,当属苏澹和蔡发。

    蔡发坐在扶手椅上,神态洒然,“学问嘛,不辩不明。任尔东西南北风,青竹韧而不倒也。”

    众人大笑,气氛轻松起来。

    执教化学的夫子陈季虚这时仿佛才从神游太虚中回过神来,愣怔着道:“啊,都商量好了?”

    陈旉哎哟一声,打趣他,“道长又炼金丹去了?”

    众人哈哈大笑。

    陈季虚原是道宗赵佶奉养在宫中的炼丹士,后来卫希颜进宫后给她打下手,靖康之变后赵佶逃往江南,将陈季虚等炼丹士也给带上了。再后来赵构登基贬斥炼丹士,陈季虚这些人便各回各教,而那些道教在北方的便在京城道观挂单落了户,包括陈季虚在内有七八人。至卫希颜出任南廷国师,这些炼丹士便心怀惴惴地登门拜访。

    卫希颜想起化学就是从炼丹术而来,便在京城郊外买了块地建成化学实验坊,将这些道士集聚在实验坊,让他们研索“变化之学”,后来又陆续从各道教招募了很多炼丹士进入实验坊。按照卫希颜提出的一些设想去实验,反推,引起了这些炼丹士的极大兴趣,越研索下去,越觉得这变化之学玄妙无穷,并形成了一些很粗浅的理论——凤凰书院最初的化学课本便是由这些粗浅的理论编成。

    其中成绩佼佼而品行又不错的炼丹士便被卫希颜招进了凤凰书院当化学科的执教夫子,这些道士一下子成了教读书人的“人上人”,激动心情不言而喻,探索化学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而陈季虚是最有成就的一个,也是最痴迷的一个,甚至连吃饭走路都因时时思索而心神恍惚,闹出不少笑话,被相熟的夫子时常拿来打趣。

    陈旉、沈元便是其他科夫子中与陈季虚来往最多的,化学科的一些成果对于农作和军械制造有不少益处,而实际应用对化学原理的生成也有裨益,两方交往多了,交情便自然深了。

    是以,陈季虚只呵呵一笑,并无恼色,说道:“再过三日,书院便放年假,若是上明道堂辩议,恐怕是年后的事了。”

    “正好,有充足的时间备战。”苏澹摇着扇子笑道。

    “如此,诸君就好好过个年。”邵伯温捋须微微笑。

    大家都笑起来。

    这个年可真得好好思量着过。

    作者有话要说:咳,昨日忘了设九点发文,趁午休时放上。

    正文 330官报之议

    腊月二十三,宋藻落班后便去了枫阁。

    名可秀不在正心阁。

    名雅领着宋藻去梅香亭。

    八角亭外面梅花盛放,积雪已经融去,寒凉的风远远就送来梅香。透过梅枝,宋藻看见穿了件紫地缂丝大氅的名可秀正在和枢密院军情司知事孟曙说话。

    一身黑衣的铁丑侍立在亭外,锐冷的目光往这边扫了一眼。

    宋藻便远远的候着。

    过了一会儿,孟曙行礼退出,经过宋藻身边时微微颔首,步伐沉稳地离去。

    铁丑目光看过来,点了下头。

    宋藻抬步往亭子走去。

    名可秀立在亭边,抬首望着北面天空,似在沉思,眼眸深邃沉静,又幽深得无法揣度深浅。

    “宗主。”宋藻长揖行礼。

    没有其他朝官的时候,他依然习惯称呼名可秀为宗主。

    名可秀收回目光,回过头来,微微笑道:“听说谏院弹劾你了?”

    宋藻笑着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