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理,炮弹发 sh_e 时就会引发炸膛;二是炮管内部的膛线锈蚀或者变形,弹头卡死导致炸膛;三是发 sh_e 炸弹过多,炮管变形;四是,开花炮弹的引燃导致。

    总之,十九世纪之前炮弹都是发生很多炸膛的,主要原因是炮弹质量和炮管质量的问题。

    4、火枪的发展简线:明火枪——火绳枪——燧发枪——膛线枪(来复枪,英文rifle的音译)。

    不过,到了膛线枪的时代,已不能叫“火枪”了——到线膛式后装枪,就进入“步枪”时代。

    14世纪出现的明火枪就不提了,太原始了。到16世纪早期,较完善的滑膛火绳枪诞生。最早的燧发枪都是前膛火枪,多为滑膛式,后来有前装的线膛燧发枪。

    滑膛的燧发枪的 sh_e 程为80-200米(最大 sh_e 程),线膛的为100-800米(最大 sh_e 程), sh_e 速分别为1-1.5分钟1发和5分钟1发。这个数据看起来很诡异,怎么线膛枪会比滑膛枪的 sh_e 速反而差了四五倍?

    这是因为:滑膛枪弹丸的直径一向是比枪管口径小一些,而线膛枪的弹丸非得和枪管严丝合缝不可,否则弹丸卡着膛线容易炸膛。有些使用线膛枪的士兵甚至必须用锤子敲通条,把子弹敲进去——这装弹速度能不慢吗?!

    所以,线膛燧发枪虽然在 sh_e 程、精度和威力上有着滑膛枪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长久以来未曾普及,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比火绳枪仅有左右的点火率,燧发枪因为结构上的优势,点火率提高到了85%以上;但是 sh_e 击精度,同样是令人崩溃的——

    以燧发枪的精度,士兵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打中对面的目标,他只能站在紧密的战线里,照着和自己军队同样紧密的敌人的战线开火。所以就出现了,火枪时代双方排排站、面对面 sh_e 击的情况,而且打老半天对方都不死。而且开枪一会就有硝烟,人都看不清,完全凭感觉开枪啊。

    一直到19世纪以前,对火枪 sh_e 速的要求永远是凌驾于 sh_e 击精度而排在第一位的,理由很简单—— sh_e 击精度实在太差了,只能用 sh_e 速弥补。就是到了19世纪初也依然是这样,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在1814年写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甚至是100码外的人形靶;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 sh_e 击200码外的人的话,你不如改为 sh_e 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率是一样的。”(哈哈哈!)

    注:80码≈73米

    100码≈91米

    150码≈137米

    200码≈182米

    -------------------

    今早下雨,晨练泡汤(为毛某君心中窃喜哩)

    正文 369南北之战(四)

    宋代的原始(早期)工业经济。

    宋代,正处在汉唐和明清之间。汉唐的立国基础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气息浓厚;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的扩大,以及运输工具(如漕船、海船)的进步和交通条件(如汴河和沿海海运)的改善,原始(早期)工业化进程得以启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