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提出这四句的张载创立的关学之所以没有成为本朝的“显学”,主要在于张载一生都未能入朝,致使他的学说囿于关中一带,而在他过世后又无得力弟子承继发扬,半数弟子渐渐转入新学和程学,以致关学势微,也让他提出的这四句“大道之义”未能在儒门中显扬——反而是在宋代之后成为人们颂扬的名句。但理学不一样,它在朝有陈旉(司农寺)、沈元(军器监)、韩行俭(司天监)、陆宸(少府监)这些寺监之首;又有任帝师的邵伯温,有掌持《西湖时报》和《国学论刊》的国学士苏澹——这二位都是半脚在朝,半脚在野;还有完全不入朝的名望之士,如蔡发、沈晦、萧有涯、李清照,等等。而有了这些实权官员和朝野名士加入的理学,对儒门的影响力当然不是张载独木支撑的关学可比。

    而且,理学派又融入了邵雍创立的先天学派的象数学,所以一开始就有邵伯温的加入;融入了范仲淹、李觏、王安石这三位“一时儒宗”的经学致用、富国强兵之道,支持变法,赢得了朝中以丁起为首新学一党的好感;融入了司马光温学提倡的“务实践真”论,得到了温学之首赵鼎的支持;又因提倡“义利并重”得到了新生学派、以事功为论的浙学一党——以户科给事中许景衡、侍御史吴表臣、福建路转运使陈桷为首——的示好,使理学增加了朋友,减少了敌人。

    而理学与程学虽然在治学方式上的“正心诚意”上有相通之处,但理学宣讲的“气在理先,天道不以人理而更”的核心理念与程学的“理在气先,天下只有一个理,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纲常,是‘天下之定理’”这个核心理念是根本对立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不可调和——使程学成为理学在儒门对立最尖锐的敌人,由此使胡安国等人对理学的壮大最为忧心。

    然而,与理学蓬勃向上的势头相比,程学却先后遭到了杨时和罗从彦过世的打击,“先失 gu-i 山,再失豫章”,使程学的大纛唯余胡安国、尹焞、朱震三人,旗下虽然还有李光、曾开、程瑀、廖刚、张嵲、李侗、刘子翚等在朝在野的“大将”,但尹焞与胡、朱二人的理念偏离越来越大,已经成了程学内部的隐患,让胡安国忧虑在心。

    即使与程颐有半师半友之谊、与胡安国私交甚笃的谯定,也并非程学中人,而是自立蜀学谯氏一派,近年来也渐为苏氏蜀学奉为大纛,其他书友正在看:。而蜀学与程学在治学理念和政见上都有一些分歧,尤其谯定从东海回来之后让胡安国觉得看不透了——也或许他从来没有看清过谯定。如今谯定在丧礼之争上的模棱两可的态度也让胡安国甚为不满。

    “应该谈一谈了……”胡安国心里想道。

    马车在皇城北门和宁门外的广场上停了下来,两边的百官侍班长廊里已经聚满了上朝的官员。胡安国在侍厮的扶持下踏下马车,整了整紫服官袍,走入西面的侍班长廊,众官纷纷让道行礼。胡安国一眼望见站在侍班阁子前面正和工部参政章谊说话的谯定,精神健旺如不老青松。

    他安步当车地走了过去,便听谯定正说着“ yi-n 阳平衡,乃养生之道……”便呵呵一笑,拱手为礼时插口说道:“谯公见解精辟呀, yi-n 阳相和才是至理,独 yi-n 独阳皆非正道。”

    周遭官员一听,心里便嘀咕着这分明是在讥刺卫国师“ yi-n  yi-n 结合非为正道”。

    周围一时声语皆绝,气氛凝滞起来。

    众官都等着这位一直不表态的门下都官如何作答。

    谯定仿佛未有所觉般,捋须呵呵一笑,说道:“胡公所言甚是,养生之道独 yi-n 独阳皆不长久。而人体皆有 yi-n 阳二气,然有阳多 yi-n 少、 yi-n 多阳少之别,故要 yi-n 阳调和,以求二气平衡。而养生之大成者能如松柏长青,往往体内自成 yi-n 阳小世界,二气如太极,互生互补,故能超然于外界之 yi-n 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