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和影响面。随着一传十、十传百,非战的议论渐渐让国子监、太学和书院的许多学子们产生了迷惘:大宋到底该不该发动对外战争?

    而在主战派和反战派官员之间,还有一批立场中立的官员在观望着,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帝国的战争。

    各派系的官员和儒家士林都在关注卫希颜将做出什么反应。

    十二月初一,大庆殿大朝会。

    在百官朝拜之后,按例是官员奏事或皇帝面询个别官员。

    站在武官之首的卫希颜当先出列,神色清冷,拱手对皇帝道:“禀陛下,枢密院执国家兵事,近闻朝野有非战之声,为免异论搅朝,臣请在陛前阐发国家征战之义——请陛下允准。”

    赵昚目光一亮。

    这几个月来,那些非战言论也很让皇帝困扰。从卫国师说的国家利益来讲,对外战争扩大疆土是对国家有利的;但从圣人仁义来讲,发动战争又是不仁的——两者该如何抉择呢?赵昚成为储君后的老师就是太傅胡安国,还有翰林国学士邵伯温、苏澹,以及另外两位阁学士,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胡安国,毕竟朝夕相处,一直被教以正己、修圣人之德,仁以天下,尽管胡安国已在七年前离世,但他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年轻的皇帝。然而,这些思想无法解读帝国的战争,这让皇帝产生了迷惘。

    他压下迫切的心绪,端然稳重道:“准。”

    朝殿上一下肃然起来,升朝官们都支长了耳朵,胡寅等人则在暗中揣测着卫希颜会怎么说,脑子里过滤着经义,随时准备反驳。

    卫希颜拱手向皇帝一礼,微微侧身而立,一袭紫袍大袖的官服穿在她身上,有一种旁人无法及的峻拔气势,又带着从容自若的气度,道:“要说征战,五经之中,以《春秋》所言为多。”

    工部参政胡寅立即接下话头,道:“《春秋》明上下之序,分华夷之别,其要义为尊王攘夷,故有征战之言,然仍以礼为重。”

    吏部侍郎朱松接道:“夷狄未侵中国,则无‘攘夷’之起。《春秋》言征战,非任意兴兵讨伐。”

    比如南洋那几国,可有入侵中国的?又如吐蕃,骚扰宋朝边境的青唐部已经在神宗朝被官军归入河湟,此后未有东侵之事,中国何以发动战争“攘夷”?——北周还能说吐蕃与甘肃西夏小王朝勾结图谋河湟,但大宋可有“攘夷”之由?

    卫希颜道:“何为夷?夷狄者,禽兽也!——儒家多为此论。不过论事当有实证,本于道理。请问诸位,何以说夷狄是禽兽?可有依据和道理?”

    胡寅答道:“有礼者为人,无礼者禽兽。”

    朱松道:“《晏子春秋》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刑部侍郎张九成道:“‘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这是《礼记》上的话。聚,共也,麀(you)指母鹿,意思是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妻之事,指为两代的*行为。

    一些朝官忍不住眉抽了一下,心道:在卫国师面前引用这句不好吧。

    不过,在朝上似乎很少有人当这位国师枢密是女人。

    因为太强了。

    一个女人太强大,往往会让男人忽略了她的 xi_ng 别。

    张九成没有这么多想法,他是张口而出。学士院承旨曾几暗道不妙,如果夷狄都禽兽了,朝廷岂不是征战有名,还议什么“非战”——可别落入了卫希颜的陷阱,这位在言辩上是惯会挖坑的。当即出列,补充道:“夷狄有子蒸其母、兄亡收嫂之俗,便是无礼如禽兽了!”

    天下蛮夷千万,不是每家蛮夷都“无礼如禽兽”。

    胡寅反应过来,立即接道:“若顾伦常,若知君父,则有基本之礼。当然,与我中国受圣人教化之礼远不可及。”但是,至少已经脱离了“禽兽”而为人了,便不可任意征伐。

    左谏议大夫周葵出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