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物学科的影响增大,现如今很多儒家学者已经在转变观念。

    便如名可秀说的:形而上强德,形而下利器。君子形而上下,自强不息。

    坐在台下的格物学科的学子们已经眉飞色舞起来。

    ——只读经,能当饭吃么,嘿嘿嘿!

    ——没有‘形而下’,‘形而上’能推及天下么,嘿嘿嘿!

    便听名可秀道:“君子,人 xi_ng 善。政出于心,心出于仁。天下 xi_ng 至善,则政隐治臻,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名可秀铿锵结语,“王霸之道,唯以心主。政不出于心,当伐。义不凌于利,当伐。道不凌于霸,当伐。择道而固执,君子之责也。固仁之本,敬也。道之天下,尚也。”

    不符合道德的,不符合仁义的,就要站出来挞伐,这是君子应尽的责任。

    君子以仁心为本,批判挞伐政治和政治人物,这是必须要尊敬的。

    在以道为治的天下,这应该是学者的风尚、士大夫的崇尚。

    台上的稷下学者们都微微点头,无论他们是否赞同名可秀的观点,但她的这种学者品格却是让他们赞许的。

    胡宏心中缓缓吁了口气:名枫山,道之持正,可谓君子。

    掌声再次热烈响起。

    赵昚心中噫叹一声,只觉受益非浅。

    如何评价周光武帝柴鉊,他觉得已经找到了方向。

    赵昚心中再次遗憾名可秀没有成为他的经筵讲经学士——学士院的激烈反对,有多少是出于她是女 xi_ng 的原因呢?皇帝陛下深深觉得,学士院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应该学习稷下学宫的纯粹。

    ☆、稷下盛会(六)

    就在稷下学宫论学的头一天,无数双眼睛关注着这座宏伟的殿堂。南北两国的读书人加起来有近百万众,但能参加这场盛会的不过万分之一,更多的人只能等着报纸的报道——也亏得有报纸的存在,才能让天南海北的读书人目光聚到同一场盛会。

    已经致仕的兵部参政朱敦儒居洛阳老家里,这位稷下学者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上一届还去杭京参加了学会,今年却是被儿孙们硬劝住了,生怕他老人家在路上有个好歹。朱敦儒只能戴着金属腿老花镜看报纸过瘾,一边看一边感叹,“胡文定(胡安国谥号)后继有人呀。”“名枫山后生可畏呀。”……

    杭京城外的一座田庄里,已经八十岁的前司农寺卿陈旉躺在院里的椅榻上,听孙女陈文慧读报纸,听完微微点头,“形而上下,强德利器,中慧说得好。不可缺一呀。……大公党,天下为公,道心不能丢。卫国师还是急功近利了些。有中慧在,甚好。”

    他呼吸着从田野方向吹来的带着几分泥腥味的空气,又闭上眼叹息,真想再有十年啊,“……亩产六石还是太少了。”

    在稷下学会结束的半月,这位一生都致力于农学和躬耕实践的学者带着遗憾辞世,临终前对名可秀笑说:“中慧,你要活久点。至少,亩产十石了再下来告诉我们。”名可秀忍着悲痛笑说:“好。”其后,名可秀从自己的商会股利中拿出资金成立了“陈旉农学金”,资助有志于农耕技术和农学研究的读书人,并奖励他们的成果,后来农学成果奖从陈旉农学会脱离出来,立为稷下诸格物奖项中的“稷下农学奖”。这是后话不提。

    因为父亲病重而辞任的朱熹正在徽州婺源的老家为父亲、前吏部侍郎朱松读《稷下学报》,读完安 we_i 父亲道:“观稷下学会之论,大宋应该不会走扩张霸道之路。吾辈士人,当以道为责,择善而固执,不因路艰而移志,不因物 y_u 而迷心。父亲不必担忧。”朱松艰难地说话道:“心不可易……有心,方不为术所役。学问要做好。人不可浮躁。国亦不可……浮躁。汝辈,五峰,籍溪……看着……”朱熹含泪,“是,孩儿会转告五峰、籍溪先生,清涤士心,一生不缀。”“好。”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