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历代统一王朝的帝王和士大夫们,他们自称中国,却不知道何谓中国,因为他们没有明白:从伏羲到文王到孔子,“三圣人”共同成就的《易经》,这个诸子百家哲学的群经之源,它讲述的真正大道是什么。

    名可秀解读出来了,她说,“中国”者,“中正之国”,为“中正之国”者,就担负着这样的使命——行中道,守正道,传教化。

    卫希颜顿时觉得,“中国”这个名头,压力山大呀。

    士大夫们在吸冷气,这不是大山,是巨山。

    皇帝说,是喜玛拉雅山。

    名可秀说,所以华夏有两个“中国”,使命共担嘛。以后凡是能担负起这个使命的,都是“中国”,当全世界都是“中正之国”时,“致中和”就实现了,那时,就是走出地球、走向宇宙了。

    很远大的构想,很宏伟的目标……名可秀给大家画了一张大饼。

    这个大饼真的很大,大得比九洲四海还大,九洲四海好歹还在地球上,这都远目宇宙了。

    大周的皇帝柴赟很少见地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的,拍着御案大笑,笑完后他说:我们是华夏!华,壮丽,辉煌,灿烂,格局怎么可能小!这个饼画得大,画得好!画世界为饼,画宇宙为饼,这是大英大智之士,我们大周敢称中国,也敢为中国,就是要有“天下为己任”这种气魄,这种 x_io_ng 怀,这种志气。

    他说:秦皇汉武算什么,唐宗宋祖算什么,朕将是比他们伟大的皇帝。

    他问他的大臣们,要不要超越管仲,要不要超越萧何,房玄龄,姚崇,范仲淹,王安石?——这些都是名相。

    皇帝要做高飞的鹰,更重要的是他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大臣们会说不吗?——不想做名相的不是好大臣。

    卫希颜想起一句话,就笑了。她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作为在未来拥有破碎虚空能力的大宗师,她说出这句话真不算是虚言或夸张。

    这句话,成了名言。一百年后,这句话成为空军和航天科学家的口号。

    学子们说:我们的目标必须定得更远大,因为我们有更高的使命。

    年轻人有朝气,有热情,有血气,他们不怕担负使命,就怕“不被需要”,或者找不到“被需要”的路,科举这个独木桥的路实在太窄了,通过的是少数。“中正之国”是大道,实现这个大道,有千百条的小道要共进,只做官是不行的,农、工、商,百业都要有,百业都需要人才,有“中正、教化”的理由,任做哪行腰板子都能挺得直,说做商人,那不是贪利,儒商有知识讲道理守诚信,这是提高行业道德水准啊。

    学者务实,没有年轻人那么激动,他们说中道、正道、教化,是大善,是良药,但是不能讲空话啊,不能画张空饼就算了,要真正做出来,那才是真的好。

    所以,这不是皇帝和宰相的事,不是士大夫的事,不是读书人的事,不是少数的精英阶层的事——是全民的,全国的,当华夏有一半的人都有这样的使命感,或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做这张大饼。

    这就要广开民智。

    名可秀说magniwisia,是华族,智慧之族,我们要对得起这个词儿,华夏不是皇室,不是士大夫,不是儒家,它是整个民族。

    全华夏都要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教育。

    教育之前要先有什么?生存的权利。吃不饱、穿不暖,生存的权利都没有,怎么接受教育呢?

    有了生存权,还要有什么呢?自由。基本的自由要有,即使是奴仆,也应该有获取知识的自由。

    除了自由还要有什么?尊严。没有尊严,站都站不直,怎么守正呢?

    ……

    这是交流会结束后发生的事,眼下宋周学者们还想不到法学交流会引出这样大的局面。

    所以说,思维决定格局。

    名可秀的思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