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个称唿,叫陶乌,总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还叫他乌一吧,有陶乌在身边,元景跟穆成安的联系更方便。

    乌一对水泥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是从头看到尾的,当这一小块地面用水泥铺成晒干后,平整又结实,他就意识到陶少爷制作出来的东西很可能要派大用场的,所以元景一吩咐他就立马转身出去了。

    几人工匠又围绕在元景身边询问这混凝土为何物,元景本着实践精神亲自操作起来。

    穆成安知道元景进入工部后在捣鼓什么东西,可不认为他是在瞎捣鼓,元景分明很有目的性地要去工部的,他马上叫乌一将水泥弄来,亲自检验了水泥铺路以及那混凝土的效果,验收过后哪里还不明白元景捣鼓出这样新生事物的用意。

    他是为南方的水灾准备的,有这水泥和混凝土来浇筑堤坝,那堤坝再不会轻易就会被流水冲垮淹没无数良田了,更重要的是,这水泥与混凝土分明取材简单之极,耗资可以降低到最少,却与民生重大。

    真是他的宝贝!

    趁没人注意到元景身边的情况,穆成安立即行动起来,将左右都换成他的人手,确保消息不会泄露出去,其实也没多少人关注这一块,说来说去都不认为元景能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穆成安加快了朝堂上的动作,从江南快马加鞭送来的证据,将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全部拖下水了,大皇子一派的官员贪掉往年大半拨款的银子,其中一半送到了大皇子府上,用于修筑堤坝的银子还占不到一成,克扣了又克扣,不是多年失修就是豆腐渣工程。

    二皇子也好没多少,他的外家在江南圈了大片良田,眼看就要淹了,为了避免损失,他们人为将另一段堤坝给掰了,将河里的水给引到老百姓的地里,原本那地段的老百姓用不着经受这回的水灾。

    至于三皇子,他的屁股也不干净,尽管皇子中他的外家底子最薄,可他也藏得最深,居然将手伸进了江南的粮仓里。

    就在朝堂上,当着所有朝臣的面,一个个证据抛出来,引得众大臣哗然,那证据和此次的水灾触目惊心,饶是老皇帝煳涂了,也被这三个皇子给气得当场吐血,当场下令将所有涉案的官员全部抓起来,三个皇子拘在府里不得出动,将赈灾一事全权交给一位大臣,并命户部全力配合筹银调粮,地方驻军听从调遣。

    退朝后,老皇帝就被气得在床上躺着起不来了,后宫也是一片乱糟糟,都想为自己的皇子求情,闹得老皇帝越发不能安心养病。

    元景在当天就听工部的大人说了此事,眼里闪过了然之色,不管是从南方进京送证据的人,还是现在派去南方赈灾的官员,应该都跟穆成安脱不开关系,那位沈大人元景听说过,是个难得的严正的人,就因为如此,往日并不太受老皇帝重用,此刻老皇帝也知道还得用上这样的人。

    他也没想到,江南官场里,三位皇子都卷进去了,看看他们做的这些事情,说实话,这三人哪一个上位都叫人不放心。

    在沈大人前去江南后不久,经过一番雷厉风行的整顿,江南的灾情总算得到了缓解,没有闹出太大的民变,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能活下去,有多少人愿意跟着造反的?而沈大人的安抚措施又很得力,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愿意听从官府的安排。

    听说沈大人去江南后还就地砍掉了好些官员的脑袋,属于先斩后奏,这些官员也有自己的派属,消息传回京城,让后面的那些主子咬牙切齿,恨不得从沈大人身上咬下几块肉,想到宫里向老皇帝告状,可老皇帝正生着病,连朝政都无力处理,他们又能怎么办?

    成年的皇子还剩下四皇子五皇子,他们原本插不进江南的官场对大皇子羡慕妒忌恨,现在却侥幸并幸灾乐祸起来,于是两人争抢着到皇帝面前献殷勤,六七八皇子的母妃也带着儿子前去皇帝身边讨欢心,听说皇帝终于又有了些笑脸,身在府中无令不得出的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哪里还坐得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