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世外修士的道德要求本就比俗人更高十倍,下山是为修行历练,治国抚民也是修者本分,一旦行差踏错,冼真人的飞剑瞬息将至。

    这是正儿八经的“下民易虐,上苍难欺”,国法之外,尚有天诛。

    谢青鹤与伏传都是修士,新入朝这一批围拢在皇帝身边的仙士也是修士,治世抚民皆行天道。

    何谓天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华安丰收,调余粮以赈西乡。南郡地贫无士,资江东高士南下,教化群蛮。

    慢慢地朝中诸事都上了正轨,伏传就从政务中脱身,腾出手来专心整军。

    河阳世家中,田家最识时务。

    眼见阆家萧家都不肯出头,伏传又耐着性子招兵抚民,迟早要使皇权下乡,革除世家拦在朝廷与下民之间的壁垒,田桢最先投诚,放弃了对嘉禾郡的控制,以此换取更多的田家子弟入朝。

    阆家与萧家自然深为震怒,纷纷写信痛骂田桢。

    随后,阆绘亲自入京,跟伏传喝了两顿酒,没多久,阆家那边也传出了扩隐放户的消息。

    唯独萧家怎么都放不下脸面。

    田家在这些年基本上没有死过人,也就是韩漱石把持京中时,刁横跋扈杀过田家的御史,不过,韩漱石都死了这么久了,如今的朝廷也不姓韩,没有死撑的道理。

    阆家也是同理。阆泽莘是被韩家灌了鸩毒,跟朝廷、伏传都没太大的关系。

    萧家不一样。

    他们家的二老爷死在伏传手上,且是明正典刑,砍头弃市。

    当时惊动了那么多人去求情,舍出了那么多的利益,伏传就是不肯点头,不肯饶恕!

    除了情感上的伤害,使得萧家内部极其仇恨伏传,这也涉及到面子问题。当初伏传非要处死萧作瑄,萧家倾巢而出都没能把人救下来,实在太打脸了!这时候若向伏传主宰的朝廷低头,以后萧家还有什么面目自称世家?

    “田家和阆家都已经前来示好求和,萧家独木难支,此事不宜冒进。”伏传对皇帝进言。

    皇帝年轻气盛,自然也有热血上头的毛病。

    如今朝廷局势大好,国库里渐渐地有钱了,外郡也都是庶民安稳耕作、人心思归的消息。

    河阳三郡中,只有萧家还在咬着牙齿当钉子户。通政使司衙门在阳安郡形同虚设,六部也压根儿不能在阳安郡立足。阳安郡还是自行裁决刑狱,户籍册子还是前朝的底子,皇粮国税倒也是交的,不过交的那点儿份额连小孩看了都要哈哈哈。

    田家、阆家滑跪之前,皇帝也不至于把枪口对准萧家。现在只剩下萧家了,偌大版图上就这么个眼中钉肉中刺,皇帝自然很生气:你牛什么牛?打你哦!

    伏传分明整军铁血,军中枕戈待旦,跟皇帝说话时却是一瓢冷水灌了下来。

    “各衙门先进去,凡事细处处理。天下仍是陛下之天下,朝廷与地方的关系,落到实处,也无非是兵、粮、民生,地方若有抗法不遵之事,以国法桩桩件件惩处即可。”伏传并不支持对萧家用兵。

    若阆家和田家与萧家抱团,河阳三郡皆不肯低头,打是肯定要打的,河阳三郡一起作乱,堪称心腹之患。现在三家里有两家都求和了,伏传认为主动兴兵内战就没有必要。

    皇帝对伏传深为信服,既然伏传说不打,他那恨不得御驾亲征的性子只得按下。

    朝野上下都在观望,想知道伏传究竟怎么办。

    伏传正大光明地徇私走了个后门,简拔周承轩入朝,昨天大朝会还傻呵呵地站在金殿之外,今天就一道圣旨封为阳安郡太守,官居三品。丞相府用过的豪华幕僚班底跟随,代天牧狩阳安一郡。

    萧家差点吐血。

    周承轩之谁?

    陈老太的孙子,三娘的幼子,伏丞相的小弟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郎。

    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