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家都要大乱。

    谢青鹤有一个初步的想法。

    “阿父只管军务。”

    “除了几个边陲小州,目下只剩王都还孤悬在外。陈家已有立朝根基。”

    “最迟三五年后,家中也要定都称帝。现在统建三省六部恐家中夺权生乱,是否可以先建中枢,从东楼的随军幕僚抽调中抽调长于治事之人,留在青州处置民务。此后各地民务,凡军务之外,皆直报青州,由别宫居中处置。”

    谢青鹤的想法是提前一步搞小朝廷,把军政切割开处置。

    不管任何时候,兵权在手,局面就在控制之中。上官时宜依然主持军务,陈家就不会动乱。

    在青州另外组建“朝廷”,将陈家治下所有的民务讼案,包括军需配给等等,全都交给谢青鹤来处置。这样一来,乱七八糟的事情都由谢青鹤挡下,上官时宜也就不必强行听各种糟心简报,再知悉咀嚼透彻之后,去向属下文武解释转达。

    “切要事务,再由青州转呈阿父。”谢青鹤说。

    这就非常类似于当初寒江剑派的格局了。谢青鹤负责具体事务,上官时宜负责武力威慑。

    换了别的君臣父子,这么搞很可能会彼此猜忌、结局凄凉。谢青鹤和上官时宜早已试行多年,彼此信任,默契十足,绝不会出事。

    上官时宜也马上听明白了谢青鹤没有说清楚的细节。

    想要形成谢青鹤所描述的局面,有一个必要条件——他和谢青鹤不能住在一起。

    没有人能理解上官时宜不耐烦处置俗务的原因。这么多年以来,陈起始终把军政事务牢牢抓在手里,幕僚中的詹玄机,将军中的单煦罡,谁都不能一手遮天,真正说一不二的只有陈起。如此□□霸道之雄主,为什么突然就要把军政分割,且把民务交给还未成年的独子打理?

    若陈丛再年长十岁,或是陈起衰朽十岁,一来精力不济,二欲栽培储君,这事也想得通。

    偏偏陈丛过于年少,远不到应该独当一面的时候。

    唯一的可能,只能是陈起因故必须奔波在外,无暇高效迅速地处置机要事务,才被迫将这摊子事交托出来。否则,他与谢青鹤都在青州,为什么不自己处置政务?

    “(陈起)原本就打算开春以后,去景宪一带巡防,顺道看看那边的马场。天京河死伤太多,也得去各地转一转。”上官时宜说。

    死在天京河的都是陈家最心腹、最精锐的嫡系子弟,陈起逃回青州之后,连着大半年都在外边奔波,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三军兵力发生变化,他很担心各地有不老实的将军兵头生出异心,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到处跑,敲打地方。

    上官时宜现在说要去“转一转”,就不是单纯去敲打震慑了。

    早前陈起放了话,要从各地抽调精锐充实前线。后军变前军,前军晋中军。上官时宜就是照着陈起的原计划去各地收一波人,顺道安抚地方。

    陈家大部分地盘都是陈起掌兵之后打下来的,扩张太快,势必地方不稳。

    在前线大败的情况下,想要抽调地方兵力又不撼动守治的根基,非常考验功力。根据陈起的计划,下半年还要再收一拨人,明年再有一拨,不紧不慢地递补军壮,恢复羽翼。

    “叫田安民来青州吧。”上官时宜说。

    “儿想请姑父来青州坐镇。”谢青鹤也有自己的考虑,“田先生与赵氏有旧,他若在青州主持民务,只怕白先生不大乐意。再者,若是他来了,儿只能继续让许章先生赋闲。”

    上官时宜才想起这一点,田安民与田文是父子关系。若谢青鹤想重用田文,田安民就得给儿子让路,绝没有父子二人同在中枢、双双身居高位的道理。

    “只怕詹玄机不肯来。”上官时宜沉吟,“罢了,我给他写封信,赔个不是。”

    谢青鹤此来没有带上小师弟,闻言亲自去铺纸研墨,说:“姑父想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