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獗,二皇子已经出了事,若是太子再出点事,社稷都将不稳。

    朝臣们争论不休,身处争论中心的殷承玉这回却安安静静,一言不发。

    虞淮安寻到慈庆宫来时,就见殷承玉独自坐在亭中,正在摆一局残棋。

    引路的郑多宝悄无声息地挥退了伺候的宫人,亲自给虞淮安上了茶,便退了下去,在三步远的地方守着。

    虞淮安在殷承玉对面坐下,见他岿然不动的模样,捋了捋胡须道:“看来太子心中已经有数了。”

    他本是察觉了如今这波暗潮里的异样,才想来提醒一番。但此时看殷承玉胸有成竹的模样,反而是他多此一举了。

    殷承玉将残局的最后一子摆完,不紧不慢抬眸来:“祖父此行,除了提醒,还想劝孤不要去吧?”

    平叛军大败在意料之中,殷承璋虽武艺尚可,但实在没什么头脑。

    安远侯居他之下,听他行事,便是有几分本事,也难成气候。

    唯一蹊跷之处,是殷承璋竟出了事。

    以文贵妃之谨慎,放殷承璋出来之前,还特意安排了安远侯保驾护航,像抄小路夜袭这样危险的事情,安远侯是绝不会放殷承璋冲在前面的。就是安远侯出事,殷承璋也不可能出了事。

    而且送信的时机也有些奇怪,山东到望京,信使沿途换快马,一趟也就两三日功夫。

    禁军惨败,殷承璋下落不明。消息却迟了四五日才传回来。

    实在反常得很。

    再加上忽然有朝臣提议太子亲自赴山东平乱,便叫殷承玉生了警觉。

    山东眼下正乱着,他若亲往平叛,兵败为叛军所杀,着实合情合理。

    “若真是陷阱,此时山东定然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着殿下去了。”虞淮安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殷承玉却与他的看法不同,他替虞淮安续上一盏茶,冷声道:“但还有句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以他对殷承璋的了解,殷承璋定然没有这样的脑子。想出这个主意的,不是文贵妃,就是安远侯。

    他们想趁机要他的命,而他也正想将计就计,弄假成真。

    既除了一个对手,还能顺道平息山东动乱。

    见虞淮安还欲再劝,殷承玉沉声道:“外祖父的担忧孤明白。但孤此行,不为平叛,只为山东百姓。”

    作者有话要说:

    狗勾:我和殿下才是一家人(暗喜

    殿下:。

    第51章

    隔日大朝会,殷承玉便提出了亲往山东平乱之事。

    除了别有异心的朝臣,大部分朝臣对此都持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叛乱谁都可以去平,但一国储君的安危却不容有失。

    只不过殷承玉已经决定之事,并不是朝臣三言两语就能改变。

    劝谏的朝臣们跪了一地,殷承玉凤目扫过,只沉声问了两句话:“若孤不往,谁能挽回皇室颜面?谁又能确保平息山东之乱?”

    清清冷冷的声音如碎冰撞壁,当啷碎开,寒意四射。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半晌,最后却是眼观鼻鼻观心。谁也没敢应声。山东之乱或可平,却没谁敢轻言替皇室挽回颜面。

    确实没有比太子更加合适的人选。

    殷承玉扫过一班朝臣,不容置喙道:“既然没人能往,便由孤去。今明两日户部调拨粮草,后日启程。”

    他一锤定音,再无更改的余地。

    第一日,户部调拨粮草辎重。

    第三日清晨,殷承玉领四卫营五千将士开拔,赶赴山东。

    因山东情况紧急,这一路都是急行军。

    直到临近了山东地界,殷承玉才下令安营扎寨,好好休整一日。

    连续赶路七日,已经是人困马乏。

    士兵们扎起了帐篷,营地之间点起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