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高幼文起事之前,曾称心生感应,自供奉的佛像下挖出了一个石匣,匣中装有天书与宝剑。之后高幼文便以天书降旨神剑斩邪之由,举了反旗。因红莲教教众甚广,所以有许多百姓追随。即便是未曾追随起义的百姓,在叛军和官兵之间,也都是偏向叛军,愿意为其通风报信。所以青州卫几次派兵围剿都失了先机,实在难以对付。”

    殷承玉听得皱眉。

    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艰辛,便往往容易被一些邪教哄骗。

    但邪教惑人,百姓愚昧不假,可归根结底,还是如今山东饥荒太严重,百姓活不下去了,才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来世。

    若是人人生活富足,又如何会有这么多百姓轻易信了高幼文的哄骗?

    不论是安远侯,还是青州知府,都在不动声色地将这次的动乱往百姓愚昧和红莲教身上推,却丝毫未曾反省己身。

    殷承玉默然不语,良久方才道:“派人多留意卸石寨的动静,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说完又看向安远侯,终于提起了殷承璋:“二弟可有下落?”

    安远侯摇头叹息道:“山路陡峭,又是夜晚。臣已经派了数百人四处搜寻,还是未有下落。”

    “命人继续找,若是人手不够,便再增派。”殷承玉终于装出一副兄弟情深的模样来:“孤既来了益都,必会将二弟带回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安远侯小心观察他神色,并未发现什么异样,略放了心,拱手应是。

    ……

    殷承玉长途跋涉,抵达益都已经是傍晚,听几人大致回禀了如今的情形之后,便去了行馆休息。

    安远侯将人送至门口,瞧着车驾离开了。方才回了住处,乔装打扮之后,低调地去了益州城外的一户农家。

    殷承璋正在此养伤,见他过来,面色阴沉沉的:“太子今日可是到了?”

    安远侯报上去的消息,半真半假。

    当初抄小路夜袭卸石寨中计是真,但行到半路他就察觉了不对,想要撤退。只是叛军狡诈,提前切断了后路。他们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只能硬着头皮强行突围。

    因并未深入陷阱,他们实际上只折损了千余人。

    只不过殷承璋当时被安排在最后方殿后,不料正好与往后包抄的叛军正面对上,混战之中不慎跌落山间。

    安远侯带着人在山谷里找了两日,才将人找到。

    虽然没有危及性命,但此战惨败,若是报到朝中,受责罚事小,严重的是怕会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留下无能印象。

    这次文贵妃费尽力气,才安排了安远侯陪殷承璋同来平叛,便是想叫殷承璋立下功绩,一是好让那些支持二皇子的朝臣定定心。二则是为了积攒和太子相争的本钱。

    只是不想出师不利,弄巧成拙。

    而且一战之后,安远侯便知晓这次的叛军不同往常,恐怕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对付。

    他到底久经官场,思索一夜之后,便想出了法子——让殷承璋假做失踪,再刻意夸大叛军实力,设计引太子亲来山东平叛。

    二皇子失踪,山东大乱,再没有比太子更合适的人选了。

    安远侯至少有七成把握太子会来。

    只要太子来了,他便可趁着太子和叛军交战之时,设计暗杀。

    不论暗杀成功与否,只要太子出事,军心必定大乱。到时候再让殷承璋“死而复生”,力挽狂澜,便能洗清之前的耻辱。

    届时不会再有人记得前头的大败,众人只会记得二皇子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犹胜太子。

    “不出臣所料,太子已经住进了行馆。”安远侯捋了捋胡须,笑了一声,关切地看着殷承璋:“殿下伤势可好些了?”

    殷承璋点头:“好了不少,大夫说至多五日,便能痊愈。”

    当初失足跌落,中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