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多点),面碗里搁点酱油、盐、一勺子油渣臊子和一点点猪油,再给配一碟子生菜,就是一顿了。

    清汤寡水的面条再加上连酱料都没放的新鲜生菜,这种供给学生的早餐要搁地球上绝壁会被黑出翔……可对于少年之家的孩子们来说,却已经是难得的美食了。

    别说是梅这种被救助后才吃过几顿饱饭的可怜孩子,就算是珍妮这种已经在少年之家呆了好几个月的“老人”,嗦面条的速度也非常快。

    “把生菜在面条里蘸一下会更好吃哦。”呼噜噜嗦面的珍妮,还没忘记跟新来的梅传授经验。

    “嗯嗯!”梅用力点头,也跟着珍妮一样把只是清洗干净的生菜往面碗里卷。

    这种踩着华夏国食品安全红线的超低成本挂面,口味其实没有差到哪里去……毕竟是精加工过的面食,口软细腻易咀嚼,还带着淡淡的番茄香,再加上酱油、盐的调味,在大部分平民眼中,已经是能端得上体面人家餐桌的美餐了。

    最重要的是……量够足。

    珍妮、梅这种小女孩,能领到三两干挂面煮的满满当当一大碗清汤面,更大一些的少年人,可以领到四两、五两,只要吃得下、不撑着,还可以再加。

    在绝大部分平民之家都只能保证两顿的大环境下,这些小少年们可以吃到三顿,三顿都还能管饱,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

    从未有过吃早餐、早餐还能吃饱待遇的梅,摸着圆鼓鼓的小肚皮,一脸憨笑地被珍妮带着离开少年之家,经由圣约瑟大街,前往酒吧区。

    虽然大一点儿的女孩们说的去成衣翻新工厂赚新衣服的打工很让梅动心,但对她这个年纪的小女孩来说,好吃的东西仍然比漂亮的新衣服更有诱惑力。

    两个小女孩手拉着手赶到酒吧区时,整条街已经热闹得像是集市一般,所有的店铺门面前都有大量的人群在排队。

    珍妮熟门熟路地拉着梅小跑到汉克太太主管经营的熟食店,忙碌得满头大汗的汉克太太完全没问珍妮屁股后面那个小跟班的来历,直接大手一挥,将两个小女孩打发去后厨切酸菜。

    汉克太太的熟食店主打售卖的是各种口味的便宜酱菜、腌菜、咸菜、酸菜,因价格便宜口味又重,很受城中市民的欢迎,还有很多工厂区的人会赶个大早跑过来购买。

    珍妮拉着梅跑到后厨,不用别人提醒便老练地从员工柜子里取出围腰、头巾、袖套,武装完毕后仔细地用肥皂清洗双手、把指甲缝都挑得干干净净,这便正式开工上岗。

    用半人高的大坛子里取出用酸汤水泡出来的大叶青菜、菜头、萝卜等酸菜,切成粗细不等的条状(粗细不匀也不要紧,底层人民并不太挑剔卖相),稍微过一遍清水后装进大盆里,就可以抬到前面去售卖。

    来买便宜小菜的人大多会自带容器,碗、碟子、罐头瓶子、坛子、盆子不等,按量算钱,一碗或一碟子只要两个铜币,装罐头的瓶子塞满的话要五个铜币,如果是更能装的坛子,那么就要三十、五十、八十铜币不等。

    工厂区来采买的人每次来都要买很多,酸汤水泡的萝卜条总要装走几大坛;还有些进城采购的农场上的人,耐储存的腌菜咸菜总会带走半马车。

    两个小姑娘切了半早上的萝卜菜头大叶青菜,才算是把工厂区的老客户打发走;刚喘了口气,又被汉克太太店里的凉菜师傅凯特·伯克利叫走,忍着冲鼻的气味吭哧吭哧地切洋葱条、青椒……

    凉菜师傅凯特·伯克利的年纪并没有比少年之家的少年人大很多,却已经是成熟的“社会人”了,被汉克太太聘用前就曾经自己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地买下酒小菜,在梅看来是那种十分勇敢的、了不起的人。

    指点新来的梅注意洋葱条要切得更细一些时,凯特从身后把着梅的双手,耐心细致地教她怎么按着洋葱、怎么下刀,让梅差点儿哭出声来——在家里的时候,即使是妈妈也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