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常需要魄力的一件事啊!若不是河阳王开明,恐怕也不会有《纪氏医谱》了,或者说不会有那样完备的《纪氏医谱》。”

    残留的一册书并不意味着《纪氏医谱》失传,事实上,它的传承一直未曾断绝,无论是纪墨的那几个弟子,还是后来从事医疗的大夫们,都脱不开这本书的影响。

    以前也曾有人提过,自家祖上是从《纪氏医谱》开始学医的,更有人罗列过当时的考题,如同现在厌考的学生一样于随笔上骂“纪氏可恶,非出此繁杂抬高门槛”让其不得医考而入。

    可以说,当时很多在现在看来先进的东西,若是细寻根源,竟是都出自《纪氏医谱》,这就很离谱了。

    “这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一个专家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的眉头已经皱得死紧,这件事,真的很难让他理解。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该是曲折向前的,可能会因一时的波折原地踏步,或者后退一二,但总的来说,总还是向前的。

    被现代所抛弃在历史之中的技艺,未必是不好的,只是它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拖了发展的后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雕漆,一件雕漆作品,需要铺设五百多层,花鸟鱼虫,飞龙彩凤,山水自然,成品看起来的确足够精美,所需要的工时也格外动人。

    那等技艺,据说要一层干了才能弄下一层,五百多层,意味着多长的时间?

    而这样长时间所换来的价值,不是说卖不上高价,而是真正的高价很难落到手艺人的手里,得不偿失,总还有更赚钱的活计等着,穷则思变,最后就渐渐被废弃了。

    现在想来,遗憾,但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便好似让现代人坐下来绣花,所绣出来的东西,若硬要说比机器绣得灵性,那就实在是强行挽尊了。

    不知道多少人经年苦练的手艺还比不上机器走的一趟线,最关键的是,机器忙而不乱,速度还快,比那等手艺不精,连返工都麻烦的人工来说,总是好了很多。

    总的来说,发展总应该是阶梯向上的,可《纪氏医谱》呢?出道即巅峰。

    后续的确有人完善相关的东西,却也是在《纪氏医谱》的基础之上,真正论起来,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在对方提出的范围之内研深,说是从未超越,也不为过。

    这怎么可能!

    “这要是放出去,恐怕大家又会说这纪墨是穿越的了。”

    一个专家状似轻松地玩笑着,今人观古,总能从古代找到一二智慧的光点,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大的那些就好像是过于超前,超前到像是现代人能够做出的事情。

    便是小的那些,仿佛也是暗藏神秘,其中自有不可说之隐,等待后人深度挖掘。

    文章被妥帖存放,跟书册放在一起,共同落户在一个展柜之中,这一次,展柜内的书册也可自动翻阅,以一种匀速的频率,让人看到那些文字记载,前面的小标签上也多了一个编码,扫了之后便能知道其中的具体翻译,方便有心之人阅读理解,知道史有明珠,未曾遗也。

    第493章

    ——不知道那一篇文字能不能留到后世。

    仰望着星空,小小孩童的眼中似也落了星子一样,那繁星璀璨在眼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华,夜风有些凉,他缩了缩脖子,毛绒绒的衣领用的是白兔毛,很好看,更显得孩童模样可爱。

    墨色的斗篷加身,拖行地面,内里更是华服深沉,显示了尊贵身份。

    高台上很冷,这样的高度,又是夜晚,那股子寒凉之气从脚底板往上蔓延,鞋底好像不存在一样,实在是太冷了。

    应该给这上面加一条毛毯。

    这样想着的孩童似能听到身后不远处那窸窣的碎响,是随着他的下人在台阶处小小地跺脚驱寒,比起穿着还算暖和的孩童,他们这些下人的衣服就更显单薄了,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