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心里是拔凉拔凉的,这也太复杂了。

    另外一点就是他真心怀疑这些东西有用吗?有多少用?

    一个大典,庄重些,严肃些,列队站一站,严谨一些就可以了,再要这样把每一个人的位置都安排好之类的,是不是有些过于吹毛求疵了。

    关键是这种好处更像是一种迷信之中的“冥冥”,或有或无,全是星象师一张嘴来说,真正的结果,到底是怎样,谁能求证?

    历史上早有现实的例子,同样是某次大典之后不久,雷火击中大殿,损毁了大殿一角,没有完全烧起来,却也熏黑了不少梁柱,结果星象师并不认为自己的大典安排得有问题,没有得了上天的喜好,反而认定是帝王祭拜的时候心不诚,从而导致了上天发怒,雷神小惩。

    这种“心不诚”的说服最是唯心,也最是无法让人信服。

    某地天灾,干旱三月有余,经过星象师的反复测算,最后的结果就是“天谴,无恕”,然后皇帝在忙于其他的救灾事宜之外,又下了罪己诏,表示获罪于天,唯他一人,求天赦民,普降甘霖。

    从这个角度来看,星象师隶属的司天监,虽是朝廷机构,却也并未为皇帝说话,同样,它也不代表绝对的公正。

    前一个故事之中的星象师当时未被发落,可事后以小纰漏获罪,直接流放外地,死了。

    后一个故事之中逼得皇帝下罪己诏的那位,也没得了好,过往的福利通通不算数了一样,也在事后被问罪,跟前一个差不多的下场。

    这两个故事给纪墨的启示就是,老天爷的代言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与其搞那种玄之又玄的唯心主义,还不如直接用比较严谨的公式来代表所有,数字是什么样,代进去就是什么样的结果,无差。

    当然,这类事情也算是少数,不靠挑衅皇帝出名的星象师,大部分时候都在做一些预测灾祸的事情。

    比如说某星与某星之间的夹角是多少,数值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而这可能意味着某地的枯水期之类的,提前预警,做出准备,就能免去一场天灾带来的磨难。

    这类基本可以通过基础运算得到的结果,还算是比较可信的,在纪墨看来,也是很厉害的。

    如提前多少日算到可能有流星雨,哪怕对流星雨的理解不同,但能够预测到这一天文现象,本身就是很厉害的事情。

    古时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通常冠以“神”名,这些神有的是让人畏惧的,有的是让人尊敬的,天象更是如此,雷电暴雨都有神主,星星更是如此,大规模的流星雨,在古人看来,便是天地之间或有大变,这种变化通常是乱世之兆,所谓“将星下凡”“煞星下凡”之类的。

    在不能精准预测的时候,便可以看做是一场大劫即将到来,而在能够预测的时候,少了些未知,多了些理解,虽还有类似的含义留存,比如说代表着某地将要生乱子——既然会有这么多人降生,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死亡之类的,但大体上已经是能够理解的现象了,若人之生老病死,必有此世间循环的一遭。

    不过因为此类情形的罕见,同样也要引起重视。

    观星台上,纪墨站在纪寰的身边儿,在他们身边儿还站了不少人。

    朝廷不许人私下研究天文星象,所以这样高大的观星台,只有朝廷这里有,比纪家那个小的观星台还要更高一些,若巍峨高山,登上即可一览四周。

    与之相类的高度就是皇宫之中的一个观星楼了,是专门为了皇帝观星所用。

    此时正值夜深,纪寰带着司天监一众人站在观星台上,各自仰头望天,互不说话,他们在等待的便是一场流星雨。

    预测流星雨的到来对司天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最开始的预测不准,到现在的十之八九,也是走过了很漫长的一段路,到现在,精确度可以到“刻”的位置上了。

    这就很不容易了。

    纪墨感慨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