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且,它仅以严重但短暂的困境为代价,在短期的紧缩之后便迎来了经济的复苏与

    扩张。

    联邦储备体系最终制定的改革措施,目的是防止未来发生任何此类的恐慌或兑换

    限制,但事实上,其并没能阻止美国经济史上最严重的恐慌、最严厉的兑换限制以及银

    行系统的崩溃(这些灾难发生在1930-1933年,截止于1933年 3月的银行歇业期)。

    意在促进货币稳定 xi_ng 的同一项改革,带来了为期约30年的货币存量相对更大的不稳定

    xi_ng ,其不稳定程度高于任何我们数据所及的、存在联邦储备体系之前所经历的水平,而

    且,也许甚至高于整个美国历史所经历的任何水平(美国革命战争时期除外)。

    股票市场的繁荣以及一战期间通货膨胀的 yi-n 影致使人们普遍相信,-*世纪-*年代

    是一个通货膨胀时期,而1929-1933年的经济崩溃则是对此作出的反应。但事实上,

    应该说-*世纪-*年代是一个相对通货紧缩的时期:从1923年到1929年———通过比

    较商业周期的高峰年份来避免周期 xi_ng 影响的干扰———批发价格以年).的速度下降,

    而货币存量以年".的速度增长,货币存量的增长率大体上是产出扩大所要求的增长

    速度。在1927-1929年的商业周期 xi_ng 扩张中,批发价格出现了下降,这是1891-1893

    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批发价格在扩张期间的下降(虽然只是少量的下降),而此后再也没

    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1929-1933年的货币崩溃,并不是之前所发生情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这

    一期间所实行的政策措施的结果。正如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在这一期间,本可以

    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来制止这场货币崩溃。尽管联邦储备体系宣称,它们所实行的是

    一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事实上,它们所实行的是一种非常紧缩的货币政策。

    新政的支持者强烈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末出现了迅速

    的货币扩张,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即黄金价格的上涨及希特勒权力的扩

    张,它们促进了资本向美国流动。这一迅速的货币扩张只归因于黄金价格的上涨,而与

    货币政策无关。尽管这一上涨产生了所预期的直接影响,但与此相伴的一些措施———

    尤其是黄金的国有化、黄金条款的取消,以及货币政策以外的新政计划———却因阻碍了

    商业投资而产生了相反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联邦储备体系获得新权力后所采取的一

    项主要的货币措施,就是于1936年及1937年将法定准备金率提高一倍。这一措施的采

    取并不打算立即带来显著的通货紧缩影响,而主要是作为一项“ 预防 xi_ng ”的措施。联邦

    储备体系满足于这样一种超额准备充足且分布广泛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财

    政部的黄金对冲政策,联邦储备体系的这项措施就产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效应。

    从表面上看,20世纪30年代的白银购买计划的目标是,提高白银在国家货币储备

    中的比例,将其由1/6提高到1/3,但实际上,而其主要目的却是援助白银矿工。该项计

    划在1933-1960年间的总支出为20亿美元,即为使美国的一个白银矿工得到1美元的收益,至少需支出5美元。然而,使白银比例增加到1/3的目标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但

    是20世纪30年代的这一白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