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享受该有的俸禄和待遇。

    果不其然,有考生憋不住“上请”,——向考官询问题意。

    贾琰将《伐檀》的全诗背出,又引用了《毛诗正义》中孔颖达的义疏,让考生们自行理解,——不同人对这些义疏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会使得他们在诗上的风格有所偏向,如此一来风格明显,才更容易让人知道考生的心思。

    诗题之后是赋题——《谟明弼谐》。

    咎繇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题意是规劝君王要遵从先贤的德行,只有君王拥有了德行,那贤德的贤才才会投奔君王,在贤才的辅佐下,君王的统治才会稳定,国家才会走向兴盛。

    沈霁总觉得这题的背后是赵光义在表达对赵老大最近扶持赵德昭的不满,毕竟这位秦王在反对赵老大迁都洛阳时,曾说过“国运能否长久,在德不在险”这种冠冕堂皇的话。

    如今在解试上又出这种劝君王遵从先贤德行的题目,很难不让人多想。

    想归想,这题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她总不能因为内心戏多,就给自己加戏,在赋里怼赵光义吧?况且按圣贤书的说法,君王确实是需要好的德行嘛!

    不过要她一个劲儿地规劝君王应该怎么做,她也办不到,与其夸夸其谈,还不如说点实际的。

    心中有了主意,沈霁先作诗,再写赋。

    不同于第一场,她早早就写完了,这一场,她几乎是擦着时间线誊抄完卷子上交的,出了门,她紧绷了一天的弦才稍稍松开。

    和她对比,其余读书人就没有这么轻松了,他们有的人还在低头沉思,有的则露出了懊恼的神色,在这儿,总能看见人生百态。

    李云杳依旧来接她回去,二人在马车上分析起了这道题。

    李云杳说:“秦王用心颇深,官家听了兴许会有疑心,但也找不到秦王的错处。”

    沈霁以前对赵光义的印象并不坏,但迁都一事,他的野心暴露,又在这种事上耍小心眼,沈霁对他便没了什么好印象。

    接下来的两天里,沈霁也顺利完成了第三场的两道杂文和第四场的时务策。

    考完试后,她并没有松懈,而是又回头恶补了自己在这几场考试中露出的短板。

    与此同时,开封府的两位考试官也并不是怀着公平公正的态度来批改卷子的,究其原因还是他们各自的主子之间的关系变化。

    在赵老大开始培养赵德昭之后,赵光义便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产生了跟赵光美联手的念头。

    毕竟赵光美也曾被认为是继赵光义之后的皇位候选人,——他们生母杜太后曾经跟赵老大提过“主少国疑”,想让赵老大百年之后传位于弟弟,其实并不是单指传位给赵光义,在赵光义死后,他也要传位于赵光美,赵光美死了再传位给赵德昭,如此皇位最终还是会回到赵老大一脉。

    因此赵光义被栽培时,赵光美除了年轻,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之外,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赵光义会传位给自己。

    可是赵老大撇开了两位弟弟,应该说,撇开了他,给赵德昭捞军功,然后加封为齐王,这怎能叫他不多想?

    赵光义便想与他联手将赵德昭排挤出去,但是一旦联手,便无异于向他许诺自己百年之后会把皇位传给他。

    在这种小心翼翼的接触当中,两位考试官在某些考生的卷子取舍上会相当谨慎。

    比如沈霁的卷子。

    沈亿陆是赵老大的心腹,赵光义无法确保他会支持自己,自然不想再给他增加一个助力。然而,也因他是宰相,自己一旦无视沈霁的卷子优劣而将其黜落,哪天赵老大心血来潮要看沈霁的卷子,却发现沈霁被黜落了,考试官能有好果子吃?

    所以在别的卷子都改完了,沈霁的卷子却依旧没有好的决断。

    最后两个考试官商量了一下,决定摒除私心,按照文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