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温润一个头两个大。

    这样出门在外,还有如此精致生活的人,怎么会有烦心事呢?

    “这些烦心事,如玉贤弟不用知道,不过你的提议,我看不错,就这么办吧!”谢六公子出声打断了他们的话:“与其多一个人烦恼,不如趁着现在,时光自由,何不逍遥呢?”

    “对对对,这没喝酒,就醉了,胡言乱语了起来。”邓二少赶紧打圆场,实在是气氛太好了,这帮人难得有个敞开心扉的时候,结果心扉刚开个缝,就被谢六公子又给关上了,倒是邓二少,他不太了解这些东西,只是朦朦胧胧的知道不能胡乱说话,于是改了个话题:“我等熟读诗词歌赋,这时节,不如作诗,或许有几首佳作流传于世,也不枉费我等才子之名。”

    “此时虽然是冬日,但是作诗不局限于此。”丁林知道自己刚才又“失言”了,故而第一个应和邓二少的话,显摆了一下自己的才学。

    一口气作了一首长长的诗句出来,竟然有三十二句之多。

    他们不说那些事情,温润也懒得问,只是品茶作诗,却没什么好的著作出来,心里觉得他们有负才子之名。

    而且他们竟然都听谢六公子的,不管这位谢六公子说什么,他们都跟应声虫似的,有失风范。

    温润知道他们这些人里,家里最高官的就是这位谢六公子。

    可也不至于这么捧着吧?

    温润本想安安静静的过了这天,结果中午的时候,下头的刘三儿他们,送来了后厨熬煮的山珍鸡汤。

    这帮人没事的时候,竟然捞出来汤里的山珍,互相猜测里头都有什么山珍?

    “其实就是一堆蘑菇,有什么可看的?”温润哭笑不得:“这是竹荪,这是雁来蕈。”

    秋天的时候,家里可不少人上山采集,什么都有,村里人也会给老王家送个一两筐子。

    “是吗?”邓二少看的仔细:“我也吃过雁来蕈的,好像是这样的。”

    温润正在喝汤,看到雁来蕈,突然想起一个脑筋急转弯:“诸位,诸位,说起雁来蕈,在下有个题目,考考大家。”

    “什么题目?”温润竟然要考一考他们,这倒是让几个人来了兴趣。

    “诸位可知,古诗里有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温润促狭一笑:“可是,孔雀为何东南飞?”

    作者闲话:

    里头的诗词,是江湖自己编的,大家就凑合着看吧……

    第145章 因为西北有高楼

    “啊?”一群才子们,瞪大了眼睛。

    “这……孔雀为何东南飞?”谢六公子也傻眼了,举着喝干了汤水的勺子:“这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叫《孔雀东南飞》,乃是一首汉代乐府诗。”

    “不错。”温润点头:“这首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全诗三百五十七句,共一千七百八十五个字,温某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只是有一点不明白,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往东南飞呢?还有自挂东南枝,东南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人和孔雀呢?要说飞鸟的话,那大雁也南飞的呀!”

    “啊?”

    “为什么不是大雁南飞呢?”温润问他们:“大雁可是忠贞之鸟,是纳吉之礼。”

    纳吉,就是订婚,在问名后,把占卜、合婚,卜得适合结婚的吉兆通知女方的仪式,也叫“订盟”,是婚礼中关键礼仪。

    而在《仪礼·士昏礼》之中记载:“纳吉用雁,如纳采礼。”

    就是给对方一对大雁,女方嫁入家门的时候,再把这对大雁带回来。

    “大雁明显比孔雀更适合比喻夫妻之道吧?”温润低头喝了一口汤:“为何是孔雀呢?其实这头一句,乃是起兴,同时又是以物托志,可为什么要用孔雀东南飞呢?诸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