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趋向于像刻印的字体,但并不刻板。

    不过在其他考试中是没办法展现字体的,只有在殿试的时候才有机会展现,不过能入殿试的人选,字是不可能写得差的。

    考生全部入考席后,教官和廪生等奉命退场,只留下知县和必要的考试人员,知县亲自到大门上锁并封印,回到座位上等待公布试题。

    县试第一天的试题是四书二题、作诗一题。

    四书题又称“头题”或“首题”,从四书正文中出题,要求阐释。

    二十岁以上的考生和以下的考生拿到的问题是不同的。

    二十岁以上的称为“已冠文题”,二十岁以下的称为“未冠文题”。

    问题并没有难易的区别,只是采分时宽严不同。

    时间到之后,县令大人从桌上拿起一个带封漆的盒子,当着大家的面拆封,“大家看看,这是密封的。”

    考生均抬头看去,只用眼睛看,不用说话。

    祝泽清看着,暗暗道,这跟高考差不多严密了,要是没人搞小动作的话,倒是挺公平的。

    拆封后,县令大人从盒子里拿出两张纸,纸展开,然后给大家念题,“先念未冠文题,然后念已冠文题,若是有没听清的,一会儿我念完,可以举手看题。”

    祝泽清尚未及冠,做未冠文题。

    他拿到的题目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祝泽清听着题目,暗暗思考:这是《学明》的开篇第一句,讲《学明》的“三纲领”。

    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

    他心里一笑,这样的题目他做了不下十道,老师还深入跟他剖析过,答出来还不是轻而易举,果然题海战术某种情况下有着奇效。

    这道题要这样答,先答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的重要性,然后表示自己读书科举求仕,正是为了践行这样的人生理想,道德追求。

    也可以结合原文中后面的身修家齐治国平天下的路子,阐述自己的人生抱负,忠君爱国的理想。

    总的来看,这题也比较简单,人人都可以答出来,但想拿高分,恐怕也不容易。

    祝泽清略一思考,便提笔作答了。

    县令大人看着面前的祝泽清,没有露出情绪,但心里非常满意,毕竟是帝师教出来的学生,不会差的。

    念完了题目不久,大家都开始答题了,好歹是第一道题,不会答不出来。

    一炷香后,念四书第二道题。

    这次没有已冠和未冠的区别,称为“通场次题”或“通场后题”,大家都是一样的。

    出题后大约半个时辰,辅助考官进入考场,在答卷上写作的答案末尾按印,称为“打印”或“盖戳”,由此知晓考生答题的快慢,如果未写一字便已经打印,那么后面的答案写得再好,都会有请邻桌考生代答的嫌疑。

    辅官看了眼祝泽清的试卷,好家伙,别人才答一半多,这都已经答完了,这是胡乱写的,还是认真写的?

    盖了印之后,念诗题,题目为:《望终南余雪》,诗句要求五言六韵的排律,其他没什么要求了。

    四书二题、作诗一题,考生作答可以一直到傍晚时分,交卷的时候,需要用楷书誊写后与草稿纸一同上交。

    这是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