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五成。”

    萧暥明白谢映之用心良苦,他将备战之期缩短了一年,也就意味着钱粮储备的期限大大缩短了。

    谢映之原本可以提出反对,如果他说做不到,萧暥也并不是一意孤行的人。他会重新审查自己计划的可行性。

    但谢映之没有任何疑义,而是立即着手办事,这效率。

    萧暥暗搓搓想,他自觉不能跟老色痞刘邦相比,但谢映之却堪比他的萧何和张良。既能出谋划策又能总览全局。

    如今北宫达实力雄厚,兵精粮足。军粮一直是萧暥的软肋,这个短板在西征的时候就曝露出来了。

    但他不能再提高税赋,加重百姓负担,那么就只有增加田地的产出。

    建筑水渠可以将襄州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这方法虽好,但是萧暥有点担心。

    “这两道渠何时可建成?会不会太过劳损民力?”

    若是要修个一年半载,也赶不上北伐了,但是,催促工事又会让百姓过于劳苦。

    谢映之道:“主公放心,这沿途山势地脉我都勘察过,‘云溪’‘广柔’二渠皆沿山势而建,接通当地原有的水道而成,非重新开凿,故而工程并不繁重,我料想两月内能完成。”

    萧暥心中一动,两月内,就是说还能赶上春耕的末班车!

    他不知道,这段时间谢映之已经为他暗中埋下了什么。若将来天下有变,襄州是他不可动摇的根基和后方。

    萧暥又往身边蹭了蹭,隔着薄如蝉翼的衣料,他能感到谢映之安宁静谧的呼吸。

    他喜欢那又香又暖的气息,又贴近了点,“我听说此地产木雕。明天去市集,先生替我挑挑?”

    谢映之闲闲笑了笑,道:“关于这乐平县的木雕,士林里还有一段秩事,主公可想听?”

    萧暥最喜欢听逸闻秩事了。

    雨夜温香入怀,还有故事听,更何况讲故事的人声音清盈悦耳,娓娓道来。

    “那是容绪先生二十多年的旧事……”

    容绪?果然此人年轻时就是话题大佬。

    “先帝元丰年间,容绪先生来襄州经商游玩,一路风花雪月之事迹传于京中,当时朝中大儒濮铭老先生写了一篇《朱璧赋》讽之。”

    萧暥一愣,“朱璧居?”

    “朱璧居原名葭月居。”

    蒹葭与月,雅得很。

    “葭月居乃容绪先生创于元丰三年十一月,十一月又名葭月,故而得名。当时《朱璧赋》一流传出,葭月居的文人纷纷怒而要写文声讨,眼看就要掀起一场文坛风雨。”

    这帮子文人的战斗力萧暥是见识过的,光谢映之这一句话,唾沫檄文满天飞,腥风血雨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容绪先生恰好在乐平,他写信一边让葭月居文人稍安勿躁,一边启程回京,因乐平盛产木雕,便顺带了一座榆木笔山送给了濮老先生。结果把濮老先生气得告老还乡。”

    为何?萧暥刚想问出口,就想到了一个词,泥塑木雕。

    容绪这是在暗嘲大儒濮先生看似德高望重,其实早就陈腐僵化,成了泥塑木雕供于堂上。

    “因老先生的这篇《朱璧赋》,容绪先生索性将葭月居改成了朱璧居。”

    萧暥心道,这名字改的顺手拈来,看似随意大度,其实酸爽无比,痞气中带着风流,很像容绪的做派。恐怕以后任何人提及朱璧居就会想到濮先生和榆木疙瘩,这笑话就在士林源远流长了。

    “此后,士林中就将那些看似德高望重,其实陈词滥调,专事辞赋雕工之人以木雕称之。”

    谢映之微笑,“主公还想送木雕给云渊先生吗?”

    萧暥尴尬地搓搓爪子,“回京要去云先生府上拜会,我在想准备点拜礼。”

    前几天谢映之说,若得云渊出山,中原士族尽归一半。萧暥知道这一点都不夸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