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者有;素衣布袍贫穷者亦有;年轻人占多数,两鬓斑白上了岁数的人也有……

    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此。

    祁峟穿上了最端庄肃正的玄色十二旈冕十二章服,神采奕奕地上朝监考。

    这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

    礼部尚书崔海河拿了三套试题让他盲选。祁峟踌躇片刻,选了套页数最少、字数最少的。直觉告诉他,浓缩就是精华,题目越短,难度越大。

    就是要为难大家!

    小柚子按事先排定的流程,朗声诵读监考事项,“汝等皆天子门生,理应德才兼备。不得舞弊……,不得超时交卷……,不得随意进出……”

    祁峟听得昏昏欲睡。

    他无聊地环视四周,见考生们都虔诚而认真地听着,似乎遥不可及的理想就在眼前,进一步便可只手遮天。

    野心、自信、紧张、期待……

    书写声沙沙,草木声哗哗。

    暗一送来了安怀济寄回的奏疏。

    祁峟闲极无聊地打开,奏疏中写的东西,他心里大概有数,但再怎么做足了心理准备,见到字迹的一刹那,他还是心惊肉跳。

    “湖州大旱,旱后暴雨,粮食欠收,因灾荒饿死者,十中有一;暴雨摧毁屋舍、良田众多,粗略统计,约6500余农户流离失所;积水严重处,水深约2米……;珍珠大量减产,收成仅有去年的六分之一。”

    “知府王华烨,贪墨大量赈灾物资,敛聚金200两,银1000两,大发国难财;又多次纵容家中子侄欺男霸女、强占土地;民众哀怨声甚重,苦其治理久矣。臣请陛下,处死王华烨及其亲眷,以安民心,除民怨。”

    祁峟懒懒地收了折子,暗自感慨‘死道友不死贫道’真是亘古不灭的真理。

    他思索片刻,准了安怀济的奏请。脑子里接连蹦出一串人名,最后挑了户部侍郎卢恩平和刺史秦海生,命二人启程去湖州主事。

    他到底是放心不下安怀济的。

    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环,是应试时间最短的一门,按照大祁的惯例,殿试只用五选三,写文作赋即可。

    崔海河等礼部官员随侍祁峟身侧,时不时地指着奋笔疾书的考生道:“这位是道衍山人的弟子,文笔极佳,京中贵女皆爱其诗。”

    “这位是白鹤学院的弟子,他们学院出来的人,人品都是顶好的,就是作风死板,不会变通,过刚易折。”

    “那位是吏部尚书家的小儿子,很聪明,识人的眼光比他爹好,这个孩子小时候就很讨厌安怀济、杨书和、王烨华等人,眼光十足十的毒辣。”

    祁峟:谢谢你们,让我无聊的监考生活多了点八卦乐子。

    有几名仕子提前交卷,祁峟漫不经心地扫了几眼答卷,心中倍感惊艳。

    “民富以国强,国强则征战四方,恃强凌弱,以战养战,如此则强者愈强,弱者毫无喘息之机。”

    祁峟瞄了眼端正遒劲的楷书,又瞄了眼楷书的主人,眉目微敛的青年男人,瞧上去三十来岁的样子,一看就是恭谨谦和,最寻常不过的读书人模样。

    祁峟狐疑地翻看了整张试卷,只觉用词浅显、用典甚少,但议论深刻,不失为优秀深刻的政论文章。

    他轻轻开口,询问道:“大祁以和为贵,侵略扩张从非我朝国策,你为何直抒‘杀伐征战’的思想?”

    耷拉着脑袋的青年男人双手抱拳,道 :“今时不同往日,夺回失地,是当朝义务。”

    祁峟眼中微光一闪,转瞬即逝。

    崔海河适时弯腰低语,道:“此人是盛家旁支,盛林越,盛小将军的堂兄,武夫出身,此番能来参加殿试,实在出人意料。”

    “盛林越。”

    祁峟轻轻开口,道:“孤命你明日跟着卢恩平、秦海生二人前往湖州,赈灾除害,你可愿意?”

    盛林越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