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赏。可净涪自己却还保持着冷静。

    他不止一次地想过,于他而言,秉持善念而生的佛身是“我”,承继恶念而出的魔身也是“我”,看似无善无恶纯粹至极的本尊更是“我”。既然都是“我”,既然修的是“我”,何以他待三身如此不同?

    更令他忧心的是,他修的是“我”,却分出了都是“我”的三身,若使三身始终单独一体,不论他最后修成的是哪一个“我”,其实都不完整。不完整的残缺的“我”,哪怕他走到了最后,他的道果也都将是残缺的。

    所以,想要自身道果完满,他必须将斩出的三身重新汇聚,融汇为一,成就真“我”。

    唯有如此,他的道才算是能看见了尽头。

    虽然这尽头不知是真是假,但起码是他此时所能够预期、能够触及的尽头。

    可是直到净涪有了这样的明悟之后,他才发现,分化容易,汇合却难。尤其是随着佛身、魔身、本尊三身自身境界提升,他们的整合难度也渐渐地加大。到净涪发现的时候,他再想要将三身道果融汇一体,已经不是最开始三身分化那样只要打散三身就能汇聚三身上的灵光道果那么简单了。

    因为净涪的三身本就是自净涪分化出去,他们源自净涪。便连他们自身的成长,也都是以净涪的“我”作为根基,不断分化壮大的,所以现如今净涪想要三身归一,还该从净涪的“我”着手。

    可当三身成长,三身上的种种善念、恶念、非善非恶念依附在三身身上,早已将当初分化出来的净涪的“我”隐去了。现在净涪再想要找到作为他“我”的本 xi_ng ,那就要照见真“我”,他也才能在三身的干扰中寻找到他的真“我”本 xi_ng ,才好着手开始准备三身归一。

    那很难。

    就像是要人从一池清水里寻出一股比池中其他清水还要清的水流。

    难得让净涪都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庆幸的是,净涪现如今的修行还只能算是刚开始,远未到他非得将三身融汇归一的时候。

    他还有时间,很长很长的时间。

    但即便是这样,净涪也并未因为时间的宽裕和那非同等闲的难度而将这事彻底搁置,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恰恰相反,净涪将这一桩事放在了心底。

    自净涪本尊意识到的那一刻起,他便更用心地体察了三身的成形和壮大过程,将那一点一滴的变化记录在心底,着重探究。

    他心念的转变,同为净涪之一的佛身、魔身也是知道的。但他们却谁都没有妨碍本尊的动作,反倒明里暗里地配合起净涪本尊来。

    对此,净涪本尊也并不觉得如何稀奇。

    原就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佛身、魔身和本尊一样,都是净涪。

    净涪,始终都是渴望力量憧憬远方的。

    身在迷障中,纵使净涪知道自己该选定的方向,也始终无法真正的找到那一个他想要去往的方位。

    他只能在他能看见看清的有限地界里走动。

    第372章 静檀寺中11

    直到可寿金刚拿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出现在他面前,他窥破天静寺一脉和妙音寺一脉真正的不同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破开了这一层迷障。

    正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二十六法身非相分里那一首偈言所说的那样,执着于“色”“音”,终究见不得“我”,证不得真如。郁于“善我”“恶我”,必不明何为真如本 xi_ng 。

    不证真如,不明本 xi_ng ,他修的“我”会是真我么?

    不会,也绝对不可能会是。

    他的修行入了迷障,他自己都无从察觉,更别说景浩界中的大大小小修士们。而景浩界世界之外,不论是慧真等出身天静寺的罗汉金刚,还是清慈等出身妙音寺的罗汉金刚,怕也和景浩界里的那些佛修们一样糊涂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